[发明专利]一种油气田开发中CO2地质封存潜力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6450.8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亮;曹龙;刘妍;李子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田 开发 co sub 地质 封存 潜力 评价 方法 | ||
1.一种油气田开发中CO2地质封存潜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首先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所述的基础资料为油田所处区域的基础地质资料及石油地质资料,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其可靠性,然后进行CO2封存体测井与地质分析并建立CO2封存体综合地质特征与圈闭条件资料库,接着在测井与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CO2封存体三维地质模型,由此实现封存体储集层的储集性和封盖层的封闭性精细描述,构建能反映地下封存体综合地质特征与圈闭条件的三维地质模型;
步骤2:运用油气运移和成藏的原理和新方法,预测地下CO2的运移方向、CO2集中分布的有利区及可能的散失通道以及鉴于CO2的流动性特征从流体运移的动力和输导体两方面考虑注入CO2在储集层内的活动情况,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进行CO2运移动力分析,进行CO2运移动力分析是结合优势储集层空间分布、实验区注入井井网配置、储集层内流体温度、压力及水动力特征,分析注入CO2流体势和势梯度的变化及平面分布特征,预测出CO2可能运移方向;另外CO2在储集层内的可能运移通道分析,所述的CO2在储集层内的可能运移通道分析是通过提出的“储存系数”和“流动系数”来考虑封存体的输导性能,即计算各单井在不同目的层的储存系数与流动系数,预测其平面分布特征并进行平面叠合,二者高值重合区为CO2的侧向及垂向运移路径,结合流体势梯度分布,预测区域内CO2流体藏的分布有利区及可能的散失通道;
步骤3:在建立反映CO2封存体圈闭条件的地质模型基础上,以预测出的CO2运移聚集有利区为地质背景约束,结合CO2注入前后多次测井响应的物性、饱和度变化特征,充分运用油田开发动态的资料,进行CO2充注的数值模拟,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以地质体属性模型为基础,建立用于储集层数值模拟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数学计算模型;并且利用油田内试油、试采生产动态资料以及压力变化特征资料,进行地质模型与实际生产动态资料的历史拟合,对各种参数进行反复调整,达到最符合地下真实情况的封存体三维地质模型,另外在历史拟合得到最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CO2封存体三维地质模型后,以实验区CO2的注入速率、CO2注入前后多次测井所响应的物性、饱和度变化特征为资料来源,以CO2在储集层内运移动向分析、聚集有利区为地质背景约束,模拟设定时间内储集层中CO2饱和度、压力变化以及运移情况;
步骤4:进行封存体中CO2泄漏风险评估和定量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64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