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碳层可控包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7745.7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8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安民;万立骏;池子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7;H01M4/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阴离子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进行 可控 方法 | ||
1.一种对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进行碳层包覆的方法,为方法a或b;
其中,方法a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置于缓冲溶液中,再加入多巴胺盐酸盐固体粉末搅拌,收集沉淀,得到中间产物;
其中,所述原料为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I或前驱体II;
所述原料为正极材料时,所得中间产物记为中间产物a;
所述原料为前驱体I时,所得中间产物记为中间产物b;
所述原料为前驱体II时,所得中间产物记为中间产物c;
2)将步骤1)所得中间产物a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所述碳层的包覆;或者,
将步骤1)所得中间产物b与含有锂离子的化合物混合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所述碳层的包覆;或者,
将步骤1)所得中间产物c、含有锂离子的化合物及含铁化合物混合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所述碳层的包覆;
方法b包括如下步骤:
3)将原料置于缓冲溶液中,再加入多巴胺盐酸盐固体粉末搅拌,收集沉淀,得到中间产物;
其中,所述原料为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I或前驱体II;
所述原料为正极材料时,所得中间产物记为中间产物a;
所述原料为前驱体I时,所得中间产物记为中间产物b;
所述原料为前驱体II时,所得中间产物记为中间产物c;
4)将步骤3)所得中间产物置于缓冲溶液中,再加入多巴胺盐酸盐固体粉末搅拌,收集沉淀,得到二次中间产物;
其中,所述中间产物为中间产物a时,所得二次中间产物记为二次中间产物I;
所述中间产物为中间产物b时,所得二次中间产物记为二次中间产物II;
所述中间产物为中间产物c时,所得二次中间产物记为二次中间产物III;
5)将步骤4)所得二次中间产物I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所述碳层的包覆;或者,
将步骤4)所得二次中间产物II与含有锂离子的化合物混合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所述碳层的包覆;或者,
将步骤4)所得二次中间产物III、含有锂离子的化合物及含铁化合物混合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所述碳层的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xMXO4;
其中,M为过渡金属元素,具体选自Fe、Mn、V、Co和Ni中的至少一种;
X为磷、硅或硫;
0<x<1;
所述正极材料具体选自LiFePO4、LiMnPO4、LiMn1-xFexPO4、Li3V2(PO4)3、Li2FeSiO4、LiCoPO4和LiNiPO4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材料的颗粒粒度为50nm-1μm;
所述前驱体I为FePO4、Fe3(PO4)2,MnPO4、Mn3(PO4)2或Mn1-xFexPO4;所述Mn1-xFexPO4中,0<x<1;
所述前驱体II为SiO2;
所述前驱体I和II的颗粒粒度均为10-5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和4)中,所述多巴胺盐酸盐的固体粉末在缓冲溶液中的浓度为0.5-100mg/ml,具体为1-10mg/ml;
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为8-10,具体为8.5;所述缓冲溶液为Tris缓冲液;
所述步骤1)和3)中,原料与多巴胺盐酸盐的摩尔用量比为0.1-50:0.05-30;
所述步骤4)中,中间产物与多巴胺盐酸盐的摩尔用量比为0.1-50:0.0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77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