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覆膜砂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8889.4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8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经纬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9/03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膜砂 模具 制造 工艺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覆膜砂模具制造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特别的是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模具的精度很低,粗糙无序,同时砂芯位置无法精确固定直接导致铸件厚度不平,这些都是是目前铸造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精度高、无污染的覆膜砂模具制造工艺流程。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覆膜砂模具制造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板;
2)将步骤1中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板加工为泡沫模型;
3)在泡沫模型上设置浇注口和残渣出口。
4)在泡沫模型表面涂抹耐火材料,重复涂抹两次,涂层厚度为0.5mm-2mm;
5)将涂抹耐火材料的泡沫模型置放于30-60℃的干燥室内烘干;
6)选取设有抽气管的沙箱置放于震动台并在砂箱底部放入60-100mm的干砂震实;
7)将步骤5中的泡沫模型置放在砂箱中部,四周采用干砂固定后采用薄膜将砂箱顶部封盖;
8)采用负压泵连接砂箱抽气管,将砂箱内部抽为真空;
9)将通过伸出砂箱外部的浇道口,将流体金属浇注在泡沫模型上;
10)待泡沫模型消失后,停止浇注,残渣由残渣口流出。
11)步骤10中的浇注模型冷却后,将砂箱内部的铸件与干砂分离,得到模具铸件;
12)将步骤11中的铸件进行抛光打磨得到成品;
13)对步骤12中的铸件进行检测,合格后入库。
所述的步骤2中的泡沫模型较代加工模具多3-8mm的加工量。
所述的步骤6中砂箱内的干砂均采用石英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新颖、流程简单,铸件精度高,自动化强,效率高,环保无污染,确保了铸件的精密性和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覆膜砂模具制造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取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板;
2)将步骤1中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板加工为泡沫模型且泡沫模型较实物模型多3-8mm的加工量,便于抛光打磨;
3)在泡沫模型上设置浇注口和残渣出口。
4)在泡沫模型表面涂抹耐火材料,重复涂抹两次,涂层厚度为0.5mm-2mm;
5)将涂抹耐火材料的泡沫模型置放于30-60℃的干燥室内烘干;
6)选取设有抽气管的沙箱置放于震动台并在砂箱底部放入60-100mm的石英砂震实;
7)将步骤5中的泡沫模型置放在砂箱中部,四周采用干砂固定后采用薄膜将砂箱顶部封盖;
8)采用负压泵连接砂箱抽气管,将砂箱内部抽为真空;
9)将通过伸出砂箱外部的浇道口,将流体金属浇注在泡沫模型上;
10)待泡沫模型消失后,停止浇注,残渣由残渣口流出。
11)步骤10中的浇注模型冷却后,将砂箱内部的铸件与干砂分离,得到模具铸件;
12)将步骤11中的铸件进行抛光打磨得到成品;
13)对步骤12中的铸件进行检测,合格后入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经纬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市经纬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8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煲模治具
- 下一篇:一种超硬磨具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