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9029.2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腾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P13/00;A01P1/00;A01N31/02;A01N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杀菌 灭藻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水体杀菌灭藻剂,特别是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缺水严重,城市缺水问题已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已经社会的环境问题。缺水的城市将会由目前集中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级东部沿海城市逐渐的想全国各地区蔓延。开发新水源、节约用水和污水治理就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了。
珍惜每一滴水,循环利用每一滴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针对城市用水的特点,应建立水的循环使用系统,以达到综合治理、循环使用的目的。
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一个常见的污染现象是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其原因是不可避免的营养物进入水系统中,主要通过补充水、大气和设备泄漏三条途径。磷系和胺系药剂的分解也提供部分营养物。对原水进行混凝沉淀和过滤预处理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微生物。因此使得循环使用的目标很难实现。
常见的杀菌灭藻是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用以杀死微生物(菌藻)以阻止其大量繁殖,影响正常运行的水处理药剂。例如常见的氯及其制品,但氧化型制剂的长期使用过量不仅对金属设备发生腐蚀及事故,影响正常运行,同时对人体健康也是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的替代品,其能够在杀菌灭藻的同时,保护设备,降低对人体的后期危害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其包括:1)质量百分比为30%的有机硫类杀菌灭藻剂;2)质量百分比为50%的双烷基季铵盐,3)余为其他配料和杂质。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方法,包括:1)调整水体的Ph值为7.5~8;2)每周按照0.2~0.5mg/L的水体浓度进行全池泼洒。
本发明所提供的杀菌灭藻剂效果明显,作用持续时间长,成本低、且避免氧化剂使用对设备和人体危害,同时其使用方法简便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其包括:1)质量百分比为30%的有机硫类杀菌灭藻剂;2)质量百分比为50%的双烷基季铵盐,3)余为其他配料和杂质。
其中有机硫类药剂与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基结合,使酶丧失功能,微生物死亡。而双烷基季铵盐是一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吸到微生物上,能破坏细胞的半透膜组织,引起细胞内代谢物质和辅酶漏泄,从而杀灭细菌。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作用时间长,且灭杀彻底且避免氧化剂使用对设备和人体危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有机硫类药剂为二氧化氯。且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引和穿透能力,它对冷却水中存在的主要危害菌种如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等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它的特点是用量少、高效、快速、药效持续时间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改进,所述双烷基季铵盐为十六烷基辛基二甲基溴化铵或十六烷基癸基二甲基溴化铵。其特点是表面活性和分子稳定性,它产生的泡沫少,杀生活性也得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还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0%的戊二醛。其药效长、无毒害,且在碱性水中效果佳。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所述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的方法,包括:1)调整水体的Ph值为7.5~8;2)每周按照0.2~0.5mg/L的水体浓度进行全池泼洒。
本发明所提供的杀菌灭藻剂成本低、对设备和人体危害小。避免了直接氧化性药剂的腐蚀作用。因此本发明的杀菌灭藻剂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药效长,危害小。
应了解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腾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腾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
- 下一篇:双母线合闸监测、控制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