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逆检测次氯酸根和硫化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9154.3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玉;孙世国;高玉龙;王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逆 检测 次氯酸 硫化氢 方法 | ||
1.一种可逆检测次氯酸根和硫化氢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将已知次氯酸根浓度标准样品和发光探针分子溶于缓冲溶液中,测定体系发光强度,建立次氯酸根浓度与发光探针分子发光强度关系;
②将已知硫化氢浓度标准样品加入步骤①所得被氧化的发光探针分子缓冲溶液中,测定体系发光强度,建立硫化氢浓度与发光探针分子发光强度关系;
③将待测次氯酸根样品和发光探针分子溶于缓冲溶液中,测定体系发光强度,根据步骤①所得次氯酸根浓度与体系发光强度关系,确定待测次氯酸根样品中次氯酸根的浓度;
④将待测硫化氢样品加入步骤③所得溶液中,测定体系发光强度,根据步骤②所得硫化氢浓度与体系发光强度关系,确定待测硫化氢样品中硫化氢的浓度,
其中,所述发光探针分子为具有通式I结构的金属配合物:
(L1L2)M-L3Y3
I
式I中,M为Ru或Os;
Y为卤素离子、ClO4-、BF4-、PF6-或OTs-;
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如下配体: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8烷基、CHO、COOH、NH2、C1-6烷基氨基、OH、SH、C1-6烷氧基、C1-6酰胺基、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卤素或C1-6卤代烷基;
L3选自如下配体:
其中,R3为H、CH3或R4;
R4选自具有通式PTZ1、PTZ2或PTZ3的基团,
式中:n=1~18,m=0~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如下配体: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C1-6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3选自如下配体:
其中,R3为H或CH3;R4选自具有通式PTZ2或PTZ3的基团,式中,m=0,n=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探针分子选自下述金属配合物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探针分子发光强度按下述方法确定:对溶液进行发光光谱扫描,激发光波长为450nm,发射波长扫描范围为470nm~7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探针分子在缓冲溶液中的浓度为1×10-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1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