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9291.7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1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10/04 | 分类号: | C10L1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贾郡 |
地址: | 2141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保护 制备 料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和方法,属于汽车系统养护领域。
背景技术
引擎的动力来自于引擎活塞向下移动时,将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吸入汽缸内,然后向上移动的活塞再将这些油气压缩成高度可燃气体,最后火花塞点火将其引爆,活塞被这强大的爆炸力推动,引擎因而产生动力。动力的源头—混合气,必须经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少部分的汽油便会附着于进气门上,遇上引擎的高温,汽油中无法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石蜡、胶质便会被烧成胶炭物,如果喷油嘴有积污的情形,喷出的汽油雾化状态不佳,汽油与空气混合不均匀,会增加凝聚于进气门的汽油的量。糟糕的是胶炭有吸纳汽油的特性,所以这层积炭会吸收汽油,被吸收的汽油再被烧成胶炭形成更厚的积碳,更厚的积碳再吸收更多的汽油,如此恶性循环到进气门因积碳过多,以致无法紧闭,使引擎无法运作为止,并且,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积炭容易伤害引擎内部周边零件,并造成类似敲击缸体的声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及方法,用于对发动机的保护。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5-10份,异丙醇2-8份,乳化剂1-2份,氨水2-5份,乙醇胺1-3份,乙二醇单丁醚2-5份,90#汽油80-100份。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5份,异丙醇2份,乳化剂1份,氨水2份,乙醇胺1份,乙二醇单丁醚2份,90#汽油80份。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10份,异丙醇8份,乳化剂2份,氨水5份,乙醇胺3份,乙二醇单丁醚5份,90#汽油100份。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7份,异丙醇6份,乳化剂1.5份,氨水3份,乙醇胺2份,乙二醇单丁醚4份,90#汽油90份。
一种利用上述的原料制备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油酸溶于异丙醇中,然后加入乳化剂,搅拌得均匀溶液;
(2)向步骤(1)所制得的混合液中加入氨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乙醇胺,搅拌均匀,最后加入乙二醇单丁醚,搅拌均匀,得到棕黄色透明母液;
(3)向母液中加入90#汽油搅拌得到黄色透明液体,即制得所述的发动机除炭保护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得的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由渗透分散剂和溶解稀释剂等主要原料组成,可以在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免拆机件进行清洗,能有效清除发动机内部的胶纸油垢和积炭,降低维修费用,减少油耗,恢复发动机的功率,清除燃烧不完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剂在消除怠速不稳,加速不灵和低速启动困难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5份,异丙醇2份,乳化剂1份,氨水2份,乙醇胺1份,乙二醇单丁醚2份,90#汽油80份。
实施例2: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10份,异丙醇8份,乳化剂2份,氨水5份,乙醇胺3份,乙二醇单丁醚5份,90#汽油100份。
实施例3:一种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材料:油酸7份,异丙醇6份,乳化剂1.5份,氨水3份,乙醇胺2份,乙二醇单丁醚4份,90#汽油90份。
一种利用实施例1、2或3所述的原料制备发动机除炭保护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油酸溶于异丙醇中,然后加入乳化剂,搅拌得均匀溶液;
(2)向步骤(1)所制得的混合液中加入氨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乙醇胺,搅拌均匀,最后加入乙二醇单丁醚,搅拌均匀,得到棕黄色透明母液;
(3)向母液中加入90#汽油搅拌得到黄色透明液体,即制得所述的发动机除炭保护剂。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层法双面挠性覆铜板
- 下一篇:二合一自动贴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