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抓料机用镍矿专用抓斗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9877.3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新华起重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3/02 | 分类号: | B66C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抓料机用镍矿 专用 抓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抓料机用镍矿专用抓斗,属于起重装卸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瓣抓斗主要用于货运码头、港机厂、电厂、造船厂、钢厂等行业,用于抓取各种散货。
传统的双瓣抓斗的斗体内设有筋板,抓取物料时,物料会与斗体内的筋板接触,容易产生死角,并且物料会与筋板发生挤压。当此类抓斗在抓取以镍矿为典型的包括铝矾土、陶土等粘性较大的散货时,镍矿受到严重挤压会出现粘斗现象,不容易从斗体上脱落,造成抓斗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镍矿黏在抓斗上容易掉下来砸伤人,或者掉落到其他地方,造成货物的浪费,总的来说,采用传统的双瓣抓斗装卸镍矿时作业难度高、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抓料机用镍矿专用抓斗,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实现了镍矿抓取不粘料,无撒漏、少损耗,大大提升了镍矿抓取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并且用途广泛。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抓料机用镍矿专用抓斗,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包括斗底板和斗侧板,斗体呈U形,斗体的内壁表面平整,无任何筋板;两个斗体的上端通过销轴与承梁连接,所述承梁上端与头部吊耳固定连接,所述头部吊耳通过销轴与连接上承梁连接;所述油缸有两个,两个油缸左右对称布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斗体后方,油缸一端铰连在承梁上,油缸另一端铰连在斗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体外设置有主筋板,所述主筋板由斗体上端向下在斗体外壁上延伸,并一直延伸至斗底刃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筋板在斗体后方的部分为双板筋板,主筋板在斗体底部的部分为单板筋板,所述双板筋板下端与单板筋板上端一体连接;所述双板筋板上端与承梁铰连,双板筋板靠近下端的部位处设有铰接轴,所述油缸另一端铰连在铰接轴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体上设有若干根钢管,所述钢管横向穿过主筋板,钢管两端连接在两侧的斗侧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底板由斗底刃口处向后部平直延伸,斗体后部通透无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底板与斗侧板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弧的半径为200~150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在抓取镍矿等粘性物料时,物料不会被挤压,被抓取的物料是松散的,所以抓斗在打开后,物料会全部落料,抓斗斗体内基本不会有残留物料,实现了镍矿抓取不粘料,无撒漏、少损耗,大大提升了镍矿抓取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本发明除了适于装卸镍矿以外,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如铝矾土、陶土等粘性较大的散货物料,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斗体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抓料机用镍矿专用抓斗主要由斗体1、承梁2、头部吊耳3、连接上承梁4、油缸5和主筋板6等零部件组成。
如图1~图4所示,所述斗体1有两个,两个斗体1左右对称布置,斗体1包括斗底板1a和斗侧板1b,斗体1呈U形,斗体1的内壁表面平整,无任何筋板;两个斗体1的上端通过销轴与承梁2连接,所述承梁2上端与头部吊耳3固定连接,所述头部吊耳3通过销轴与连接上承梁4连接;所述油缸5有两个,两个油缸5左右对称布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斗体1后方,油缸5一端铰连在承梁2上,油缸5另一端铰连在斗体1上。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斗体1外设置有主筋板6,所述主筋板6由斗体1上端向下在斗体1外壁上延伸,并一直延伸至斗底刃口处。所述主筋板6在斗体1后方的部分为双板筋板6a,主筋板6在斗体1底部的部分为单板筋板6b,所述双板筋板6a下端与单板筋板6b上端一体连接;所述双板筋板6a上端与承梁2铰连,双板筋板6a靠近下端的部位处设有铰接轴7,所述油缸5另一端铰连在铰接轴7上。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斗体1上还设有若干根钢管8,所述钢管8横向穿过主筋板6,钢管8两端连接在两侧的斗侧板1b上。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整个斗体1结构牢固。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斗体1的斗底板1a由斗底刃口处向后部平直延伸,斗体1后部通透无挡板。所述斗底板1a与斗侧板1b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圆弧的半径优选为200~1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新华起重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新华起重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