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型烟气除尘脱硫反应器及烟气脱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0549.5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7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强;王璐瑶;王岩;陈建兵;孟凡飞;王明星;陈新;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除尘 脱硫 反应器 方法 | ||
1.一种H型烟气除尘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预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二者构成“H”形或“U”形双塔结构;其中所述的预处理单元自上而下包括烟气入口、湍冲洗涤器、枣核形规整填料组件和一级持液槽,所述的深度处理单元自下而上包括二级持液槽、填料组件、除雾器和净化烟气出口;所述的预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通过中部的烟气通道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枣核形规整填料组件包括至少两层若干并联的、水平放置的枣核形异形管,每层所述的若干并联、水平放置的枣核形异形管构成了多个具有收集段、喉口和分散段的平行通道;其中相邻的两层枣核形异形管上下交错、间隔错位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枣核形异形管的截面为枣核形,其上部与下部均为锐角三角形,中部为圆弧形。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枣核形异形管下部的两侧管壁上开设沟槽,所述的沟槽具有一定的倾角。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单元中,在反应器的器壁上部,优选在反应器器壁上部与烟气入口变径的连接部设置有水膜组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器壁四周设置环管,环管上设置面向器壁的喷嘴。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膜组件为溢流式水膜组件,溢流式水膜组件的结构为:在烟气入口变径的下端连接一段直筒,该直筒段的直径大于预处理单元的反应器直径,在反应器器壁与变径连接部形成一个底部封闭、上端敞口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同一级持液槽通过管线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槽的敞口采用齿形结构。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单元中的填料组件选用规整填料组件。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组件采用一层枣核形异形管规整填料。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单元还包括一级循环泵和一级循环管路;所述的深度处理单元还包括二级循环泵、二级循环管路和二级喷淋系统。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喷淋系统位于填料组件的上方或下方。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器选择折流式除雾器;折流式除雾器包括若干个并列的除雾组件,每个除雾组件均包括升气管和外筒,外筒设置在升气管的外侧,并与升气管在同一轴线上;升气管固定在塔盘上,升气管的顶部设置封盖板,在升气管的圆周开有若干条缝,在靠近各条缝的升气管圆周上设置有切向导流翼;其中所述的外筒由直筒段和锥筒段所构成。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设置凸起,优选设置舌板,舌板的旋转方向与切向导流翼的旋转方向相反。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预处理单元的一级持液槽内放置浮篮,浮篮中放置氧化催化剂。
16.一种烟气除尘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H型烟气除尘脱硫反应器。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烟气除尘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高温烟气经过急冷降温后,进入预处理单元,与湍冲洗涤器喷出的pH值为中性或酸性的一级吸收液逆流接触,进行降温、除尘和预脱硫;
(2)步骤(1)中一级吸收后的烟气与吸收液继续并流向下流动,进入枣核形规整填料组件,进一步完成对吸收烟气的降温、除尘和预脱硫;
(3)吸收二氧化硫的一级吸收液进入一级持液槽,并通过一级循环泵和一级循环管路循环利用;
(4)而预处理单元吸收后的烟气进入深度处理单元,向上通过填料组件,并与pH值呈碱性的二级吸收液在填料组件充分接触传质,完成深度脱硫过程;
(5)通过填料组件的净化后烟气通过除雾器,气液分离后,从除尘脱硫反应器烟气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05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