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型电致变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1641.3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蔡智仁;苏士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G02F1/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杨建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型电致 变色 结构 | ||
1.一种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电极单元及一个电致变色单元,该电极单元设置于该基板的表面,具有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不连接,该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该电极单元及该基板的表面,当施加一个外加电场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时,该电致变色单元会产生颜色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电致变色结构还包含一个盖设于该电致变色单元表面的保护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1um至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电极,该电极单元还包括多条分布于该第一电极表面的第一金属导线,及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线的第一绝缘层,且该第一绝缘层不完全遮盖该第一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单元还包括多条分布于该第二电极表面的第二金属导线,及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线的第二绝缘层,且该第二绝缘层不完全遮盖该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线与该第二金属导线可分别为间隔排列或呈网状交错排列,任两相邻的第一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600mm,任两相邻的第二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线与该第二金属导线的材料分别选自:金、银、铜、铝,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的材料分别选自:光固化胶、热固化胶、环氧树脂胶、非导电性固化胶,及前述材料的一个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单元包括一个形成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及该基板表面的电致变色层,及一个形成于该电致变色层表面的电解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致变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是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16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手震模块
- 下一篇:用于语音系统的自适应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