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及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44569.X 申请日: 2013-11-06
公开(公告)号: CN103615729A 公开(公告)日: 2014-03-05
发明(设计)人: 李观德 申请(专利权)人: 李观德
主分类号: F23G5/38 分类号: F23G5/38;F23G5/44
代理公司: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代理人: 李大刚
地址: 3130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垃圾 无害化 处理 高温 环保 燃烧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燃烧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而燃烧为处理垃圾的常规方式。常用的垃圾燃烧炉与传统的使用常规燃料的燃烧炉结构相似,但垃圾中包含有大量无法燃烧的无机物,同时还包含有大量燃烧率较低的可燃物,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炉渣,造成传统的燃烧炉发热率不高,清理炉渣困难;而且燃烧后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气、粉尘等有害物质,影响环境,从而需要对其进行脱硫等处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将垃圾在多个燃烧层内进行燃烧,使燃烧透彻,燃烧效率较高,而且还将排放的热量蓄积从而产生高温使之无害化,降低处理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通过正面的进料口至燃烧窑的的燃烧区内,燃烧后的热量被吸到蓄热窑内进行蓄热,使蓄热窑内达到1600-1800℃的高温,将有害气体经高温燃烧去除,达到无害化环保排放,然后燃烧后的灰烬从燃烧窑底层的出灰层排出。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中,所述的燃烧区采用多层燃烧层构成,每层燃烧层均与蓄热窑连通。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中,所述的蓄热窑内进行蓄热的方法是,通过在蓄热窑内设置多个隔离墙,将热气采用S形路径通过多个隔离墙,从而使蓄热窑内的温度达到1600-1800℃。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中,将出灰层的初回口设置在燃烧窑的侧面,从而降低正面进料口的高度,能方便进料。

实现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窑和连接燃烧窑的蓄热窑,燃烧窑包括燃烧窑体,燃烧窑体内设有多层燃烧层和出灰层,燃烧层经通道连接至蓄热窑内,所述燃烧窑体的正面设有进料口,侧面设有排灰口;所述蓄热窑包括蓄热窑体,蓄热窑体内纵向设有多个隔离墙,隔离墙上设有直通孔和蓄热通孔,蓄热窑体上设有出热口。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装置中,所述的多层燃烧层有2-4层。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装置中,所述的通道为水平设置的砖窑通道。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装置中,所述的蓄热窑体内纵向设有3-5个隔离墙,每个隔离墙的中部设有直通孔,每个隔离墙的一端设有多个蓄热通孔,相邻之间的隔离墙上的蓄热通孔位置上下相反,从而形成一S形通风通道。

前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装置中,所述的燃烧窑是2个相背设置的燃烧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垃圾在多个燃烧层内进行燃烧,使燃烧透彻,燃烧效率较高,而且还将排放的热量蓄积从而产生高温使之无害化(去除了臭气、粉尘等),减少了后续尾气处理成本,从而答大幅降低处理成本。在蓄热窑内采用S形通风通道使热气在蓄热窑内聚热时间能够较长,从而可以达到1800℃的高温,使得蓄热窑体内的气体达到无害化。还将排灰口安装在燃烧窑的侧面,从而可降低进料口的高度,方便工人进料,还提高了效率。本发明可适用多个镜像放置的燃烧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燃烧窑体,2-进料口,3-燃烧层,4-出灰层,5-排灰口,6-通道,7-隔离墙,8-蓄热通孔,9-蓄热窑体,10-出热口,11-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温环保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通过正面的进料口至燃烧窑的的燃烧区内,燃烧后的热量被吸到蓄热窑内进行蓄热,使蓄热窑内达到1600-1800℃的高温,将有害气体经高温燃烧去除,达到无害化环保排放,然后燃烧后的灰烬从燃烧窑底层的出灰层排出。

所述的燃烧区采用多层燃烧层构成,每层燃烧层均与蓄热窑连通。

所述的蓄热窑内进行蓄热的方法是,通过在蓄热窑内设置多个隔离墙,将热气采用S形路径通过多个隔离墙,从而使蓄热窑内的温度达到1600-1800℃。

将出灰层的初回口设置在燃烧窑的侧面,从而降低正面进料口的高度,能方便进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观德,未经李观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45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