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机油滤清器的端盖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5655.2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彦;李南雄;李旻洙;金康锡;李相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昌彦;李南雄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机油 滤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机油滤清器,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最小化制造滤清器时产生的热变形并确保稳定密封性的机油滤清器端盖构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辆发动机包括汽缸和活塞等折动部及曲柄或凸轮等回转部,发动机运转时,各运动部就会产生摩擦及热量,这种状态下会导致部件磨损及损伤,从而使车辆不能正常运行。为此,设置有为发动机的各运动部适时适度供给机油的润滑装置。
车辆用机油滤清器是一种能够将向发动机各运动部供给的机油进行过滤从而确保供给清洁机油的设备。
参照图1及图2可以看出,现有的机油滤清器1包括:在中央形成有通路3的过滤材料2;和分别设置在上述过滤材料2上部及下部的上端盖4、下端盖5。具体地说,上端盖4采用塑料材质制造,包括形成在其中央的孔6和沿上述孔6周边向下突出的法兰环7。
在这里,上述上端盖4、下端盖5采用塑料材质制造。首先,将上端盖4、下端盖5的相对内侧面热熔融后,将上述过滤材料2的两端面挤压到上述熔融的面上制成上述机油滤清器1。例如,在实用新型专利第325385号、第378939号、第423005号,专利公开第2006-75618号等记载的机油滤清器大致就是采用这种构造和方法制造的。
如上制造的机油滤清器1安装在机油壳内。在这种情况下,壳芯插入到上述通路3内。符号8表示安装在上述芯的上端部的旁通路或者安全阀的弹性柱塞,上述法兰环7的端部与阀柱塞8相互接触后形成一个密封(sealing)的整体,从而使端盖4的中央孔6关闭。参照图1所示箭头①可以看出,在这种状态下,机油通过过滤材料2后再经由通路3供给至发动机侧并形成循环。
上述过滤材料2虽然具有净化机油的功能,但是随着机油的污染度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能也会降低,最终导致过滤材料2堵塞而使机油不能够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向发动机侧的机油供给被完全切断,润滑及冷却功能丧失,最后会导致发动机毁坏。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使上述旁通阀的柱塞8工作。
即,如果上述过滤材料2被堵塞,机油滤清器1的内部与外部就会产生压力差,在这种压力差的作用下,柱塞8沿着因与上述法兰环7接触而密封的状态被解除的方向移动。由此,旁通阀及中央孔6打开。参照图1所示箭头②可以看出,在这种状态下,机油不通过过滤材料2,而是通过端盖4的中央孔6后再经由通路3供给至发动机侧并形成循环。
但是,通过上述流路供给的机油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污染的。因此,在过滤材料2正常发挥其功能的情况下,这就要求上述法兰环7的端部和阀柱塞8表面尽可能形成紧密结合状态,从而防止未经过滤的机油通过。
但是:
1)从制造工艺上看,在将上述端盖4的内侧面熔融的过程中,法兰环7的端部肯定会产生热变形及损伤,从而导致上述法兰环7的端部和阀柱塞8表面很难保持紧密结合的状态。
2)上述变形在各个端盖4中都是不规则的,因此在制造时就需要对相关密封部分实施全面检查,并根据其变形的程度判断其不良的状况。换句话说,在对端盖4实施全面检查时,会容忍一定程度的变形或损伤。
3)这就意味着,即使机油滤清器1正常执行其过滤功能,但是部分地,被污染的机油通过上述端盖4的孔6可以供给至发动机侧。
4)另外,如果因为法兰环7的端部受到损伤而将整个端盖4作为不良品废弃,这从经济性的角度看也是不合理的。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机油滤清器的技术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时无需担心密封部分产生热变形及损伤从而可以在适用的机油滤清器实现稳定的密封状态的端盖构造。
课题解决方法
本发明的端盖构造包括:在中央形成有孔的底盖;和在上述孔上安装能够升降的钩盖。
上述钩盖包括:下侧打开,上侧关闭的中空型本体;由上述本体向外侧突出,上升时通过与底盖的下面接触而限制钩盖上升,并在此时对外部机油形成密封,从而阻止机油进入其与底盖之间的接触法兰型挂钩;由上述本体周边向挂钩上侧延长,在上端设置有挂钩突起,下降时通过与底盖的上面接触而限制钩盖下降,并在此时在其与本体之间经由挂钩形成旁通路的升降支撑部。
上述挂钩包括:与底盖下面接触的上侧接触面相对应地设置在下侧的防熔融突起。
上述防熔融突起可设计成具有比接触面更宽的外径。
上述支撑部为1个以上的弹性片。
优选地,上述弹性片包括:向外侧突出,上升时通过与底盖的上面接触,从而防止钩盖随意下降的辅助突起。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昌彦;李南雄,未经吴昌彦;李南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焰喷射点火发动机
- 下一篇:旋转式发动机的推动旋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