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继合并接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7617.0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俎云霄;陈自强;李巍海;侯宾;刘刚;蒋于岸;高婧;李喆;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B7/15;H04L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继 合并 接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中继合并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直达、中继链路信道响应矩阵,直达、中继链路噪声和直达、中继链路的用户信号,分别得到每条接收支路的直达、中继链路接收信号;
配对所述每条接收支路的直达、中继链路接收信号,分别构建每条接收支路的合并接收信号模型和等效信道响应矩阵;
对每条接收支路的接收信号进行最大信噪比合并,得到每条合并支路最大信噪比对应的最大特征值,根据最大特征值获取最大特征向量下的特征向量,作为合并向量;
根据每条接收支路的接收信号及所述合并向量得到合并接收信号;根据每条接收支路的等效信道响应矩阵及所述合并向量得到合并等效信道响应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合并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的发射支路数量为T,接收支路数量为R,每条支路上数据流维度为1×L;
所述直达链路信道响应矩阵H为:
所述中继链路信道响应矩阵G为:
所述直达链路噪声Nd和所述中继链路噪声Nr均为R×L维高斯白噪声,nr1,nr2,...nrR和nd1,nd2,...ndR为噪声功率不完全相同的1×L维高斯白噪声:
Nd=[nd1,nd2,...ndR]T,
Nr=[nr1,nr2,...nrR]T;
所述直达链路和中继链路的用户信号相同,均为S,是T×L维信号矩阵,s1,s2,...,sT为不完全相同的1×L维的数据流,S=[s1,s2,…,sT]T;
则直达链路接收信号Yd和中继链路接收信号Yr均为R×L维信号矩阵:
Yd=HS+Nd=[yd1 yd2 … ydR]T,
Yr=GS+Nr=[yr1 yr2 … yrR]T,
式中yd1,yd2,…,ydR和yr1,yr2,…,yrR即分别为R条接收支路中每条接收支路的直达、中继链路接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6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