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蒙山区乌天麻与滇龙胆套、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48357.9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公告)号: CN103583206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9
发明(设计)人: 刘大会;王丽;季鹏章;杨野;戴超;张立宪;方艳;石亚娜;朱新焰;左智天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00 云南***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蒙山 天麻 龙胆 轮作 生态 种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乌蒙山区乌天麻与滇龙胆套、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功效。其对治疗眩晕、头痛、高血压、老年痴呆等具有较好疗效,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和保健行业。历代本草记载天麻主产西南诸省,以云南东北部昭通、贵州西部毕节、大方及四川南部宜宾等乌蒙山区所产天麻为著名道地药材,质量尤佳。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又名坚龙胆、南龙胆,系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滇龙胆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以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和大方、四川西昌等地为滇龙胆道地产地。

乌蒙山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荒坡、森林等生产资料。乌天麻种植、加工是乌蒙山区最重要的特色产业,对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工栽培乌天麻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种植过天麻的塘需要休闲3~5年后才能再栽培天麻,因此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采挖野生滇龙胆也是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经济收入。但长期无序采挖,造成滇龙胆资源濒临枯竭。乌天麻喜生于腐殖质较多且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海拔多为700~2800米。滇龙胆喜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中,海拔多为1100~3000米。可见,两者生长环境和分布区域较接近。两种药材的人工栽培已具成功经验,云南和贵州已有大面积的栽培。且在云南昭通和贵州毕节、大方人工天麻种植区常见有野生滇龙胆分布。

因此,本发明根据乌天麻、滇龙胆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并在传统种植习惯基础上,针对乌蒙山区乌天麻传统种植模式下土地利用率低、轮作周期长、产值过低及连作障碍等问题,利用生物多样性、作物组合、生态位和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原理,建立了一套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益的乌天麻与滇龙胆套、轮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提高乌蒙山区乌天麻种植地的土地利用率,缩短乌天麻轮作周期(间隔2年),增加麻农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地上滇龙胆+地下乌天麻”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解决了乌蒙山区现有乌天麻种植模式存在连作障碍,轮作周期长,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乌蒙山区乌天麻与滇龙胆套、轮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本发明一种乌蒙山区乌天麻与滇龙胆套、轮作的生态种植的方法如下:

(1)第一年:a.选地;b.整地作塘;c.备材;d.培养菌床;

(2)第二年:a.定植种麻;b.打草盖塘;c.播种滇龙胆;d.排水防涝;e.采收天麻;

(3)第三年:a.除草施肥;b.间苗补苗;c.剪杆过冬;

(4)第四年:a.田间管理;b.滇龙胆采收;

(5)第五年及以后:重复(1)~(4)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第一年的具体操作为:

a.选地

选择常年平均温度为12~14℃,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海拔为1000~2500m,山体坡度5~30度,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的混交林地或灌木林地,土壤pH5.5~6.5。冷凉高寒山区,选择在阳坡种植天麻,以利吸热,增加积温;低海拔高温地区,选择在阴坡或林下种植天麻,以利遮阴蔽日,降低地温,并保证土壤湿度;半山区,选择半荫半阳坡;天麻忌连作,种植地要选生荒地;

b.整地作塘

在4~6月进行整地作塘,整地时先清除草皮、树根、石块,然后根据场地的地形,顺坡向挖培养塘,培养塘的长沿着等高线,宽沿着坡向,培养塘长60~70cm,宽40~50cm,深20~25cm;培养塘底部顺坡向做成5~10°斜面,以利排水,每亩根据地形打200~250塘,培养塘间距为50~80cm;

c.备材

培养菌床时,选用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树种。常用树种有青杠、槲栎、栓皮栎、毛栗、野樱桃、牛奶子、旱冬瓜、桑树等,以树皮厚、本质坚硬、耐腐性强的阔叶树为佳。菌材以直径6~10cm的树干、树枝为宜,且要保证为鲜材,一般在培养菌床的前3~5天砍伐木材。鲜材除去细枝,锯成长12~15cm木段,每塘所用木段长度应尽量一致,以便于培养和栽种麻。在各木段上砍间距为3~4cm的鱼鳞口2~3个,深度以达木质部为宜。同时将细枝、树叶用铡刀切成3~5cm小段备用。

d.培养菌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