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环保内墙保温抑菌复合膜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9204.6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14 | 分类号: | C09D5/14;C09D5/10;C09D201/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冯现伟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环保 内墙 保温 复合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环保内墙保温抑菌复合膜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采暖方式主要为散热器对流采暖模式,如地暖、暖气片等,红外电热膜等辐射采暖系统由于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对人体及其他物体热作用效率更高,正在逐步普及。室内热量传导方式主要为辐射和对流,不论采用对流采暖还是辐射采暖,热辐射在室内热量作用占据重要地位,当热辐射到达墙体表面会被就会被墙体吸收,从而流失至室外。
冬季采暖能耗是中国建筑的主要能耗,中国政府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体现用热公平,摆脱效率低下的集中供热习惯,对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都已实施分户热计量的节能做法。但是,目前的建筑节能保温措施只针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建筑内的房屋隔墙之间普遍没有采用保温措施,这样不同房屋之间可能是不同的温度,从而产生热压,温度高的房间会出现热流失现象,即热量从温度高的房间向温度低的房间流动。这种用热的不公平现象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和矛盾,如住户中的热量散失较严重,使得邻居之间用热不均,导致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具有较高的建筑能耗,从而影响了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广。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建筑物外墙涂料大都是用苯乙烯—丙烯酸乳液、纯丙烯酸乳液或弹性丙烯酸乳液为基料制备的涂料。其缺点是涂于墙体后产生细小裂纹,着力差、耐污性能及低温性能差等;另外,由于涂料中存在苯乙烯为物质,气味相当浓重;在外墙涂覆时,气味大量散发在大气中,造成了污染;而且该类涂料的固化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涂覆时需要注意天气变化,在连接的降雨过程中是不能施工的,因此,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传统的溶剂型防腐涂料会排放大量的VOC,对生活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有潜在的威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环保总局在2002年就颁布了《水性涂料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限制VOC的排放量,以减少涂料对环境的污染,因而水性防腐涂料成为争相研究的热点。水性防腐涂料主要是以水为溶剂和分散剂,与溶剂型防腐涂料相比生产和运输过程更加安全,不含或含有少量溶剂,VOC释放量极低,适用于室内及室外环境。目前,水性防腐涂料几乎已达到溶剂型防腐涂料的性能。水性防腐涂料种类很多,主要有环氧、丙烯酸、无机硅酸锌及聚氨酯涂料等,其中已经成功工业化的主要有水性环氧涂料和水性无机富锌涂料、水性丙烯酸涂料。
水性丙烯酸防腐涂料成膜机理复杂,附着力较水性环氧稍欠缺;水性无机硅酸锌防腐涂料对基面处理要求过高,而且不使用面漆时易形成高浓度锌盐;水性聚氨酯性能很好,但成本较高。
聚苯乙烯(PS)是一种无定型的线型聚合物,具有隔热、隔音、防震、防水、耐酸碱等特性,兼具质轻美观等优点,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并且多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成为废品。而且废PS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具有抗腐蚀,耐老化等特点,在自然界中不易老化腐烂,难于自然降解和被微生物降解,不为自然环境所亲和。填埋和焚烧是人们现在处理废弃PS常用的两种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大量“白色垃圾”已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因此使用废弃PS生产水性防腐涂料,是一种有环保效益的生产方式。
考虑到上述的实际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一种新型的水性环氧防腐涂料,来取代现有的溶剂型防腐涂料,并且同时又需要 有较好的附着力、较低的成本以及较简单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环保隔热防腐涂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环保内墙保温抑菌复合膜材料,按重量份数是由100~120份混合物A与20~60份混合物B混合制成;其中,A按重量份数由:25~45份的水;3~55份的无机填料;5~55份的涂料树脂;1~10份的折射率为2.0以上、粒径不小于1μm的红外反射颜料、掺杂半导体和金属粉末;所述混合物B按重量份数由5~15份水、2~5份色浆、抑菌复合物和0.5~6份助剂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9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可剥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霜机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