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镧铈铽绿色荧光粉的浆料化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0020.1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81 | 分类号: | C09K11/8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510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镧铈铽 绿色 荧光粉 浆料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粉的后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镧铈铽绿色荧光粉的浆料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灯用磷酸镧铈铽绿色荧光粉(简称LAP绿色荧光粉),使用磷酸镧铈铽前驱体原材料,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助熔剂在1000-1300℃的高温下烧结。由于经过高温的烧结,烧结过后变成硬度很大的块状物。其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的处理的方法是,把LAP烧结体从坩埚中取出,通过机械破碎的方法进行破碎,具体的方法为先用鄂破机把烧结体破碎成小块,再用对辊机把小块碾成粉体颗粒,最后用符合工艺要求的筛网过筛加水搅拌来浆料化。机械破碎工艺存在以下缺点:1.磷酸镧铈铽绿色荧光粉烧结体硬度大,对破碎设备的要求高。2.机械破碎不能将所有荧光粉的颗粒粒度大小粉碎至微米级。机械破碎后还会存在大量的粗颗粒,因此需要多次的破碎。3.多次机械破碎所需工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4.在鄂破时烧结体是在巨大的压力挤压下破碎,这种压力会破坏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因此,机械破碎的方法会破坏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导致最终的荧光粉产品亮度降低。5.在对辊机碾压工序,荧光粉无法一次碾压成合格的粒径,需要把过不了筛网的颗粒反复碾压。使用此种方法在破碎挤压过程压力不均,获得的荧光粉粒度分布较差,最终导致荧光粉品质难以控制。
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缺点:一是产能低下,耗时耗力,对于大规模制造荧光粉而言,破碎工序耗时太长,二是用现有技术损坏荧光粉的晶体结构,浆料化生产的LAP绿色荧光粉粒度分布差,亮度低,不利于高品质的荧光粉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镧铈铽绿色荧光粉的破碎处理方法,能够缩短工艺制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精确的控制粒度,保证荧光粉晶体表面的完整性,获得高品质的产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首先将烧结出的荧光粉烧结体装入蒸盘,再将蒸盘放入蒸汽机中,根据荧光粉品种的不同,设置蒸汽机中的气压为(0.93~2.22)×105Pa,蒸汽温度为90℃~150℃,汽蒸的时间为10-30小时,汽蒸后的荧光粉烧结体孔隙中富含水分,残存的助熔剂溶解,使荧光粉颗粒之间的结构松软;再将蒸好的荧光粉直接过筛,筛网孔径200μm~1000μm,过筛后粉体倒入处理容器,加水搅拌即可。或者将汽蒸后的烧结体倒入球磨机中,无磨球加水适当球磨,球磨后过筛再浆料化,筛网孔径200μm~3000μm。经过以上工艺,荧光体由烧结后的硬块变成浆料形式,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工艺简单,缩短了荧光粉的制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大幅降低荧光粉的制造成本,同时荧光粉的亮度损失减到最小,本发明采用高温水蒸汽对粉体进行渗透,不通过机械力作用,在打开荧光粉颗粒凝聚状态的同时,也保证了荧光粉单个晶体表面不受损伤,因此荧光粉烧结体浆料化后亮度下降幅度就很小,也是最终荧光粉成品亮度高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对本发明及其实施例进行详述。
实施例1:首先将刚烧好的荧光粉分批装入蒸盘,再将蒸盘放入蒸汽机,关上蒸汽机门,开机设置蒸汽机中的气压为1×105Pa,蒸汽温度为105℃,汽蒸的时间为10小时,经过气蒸后,荧光粉烧结块变得松散。将汽蒸后松酸的荧光体烧结块倒入球磨机,球磨机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旋转,转速为15转/每分钟,旋转时间为2小时,在旋转过程荧光体烧结块进一步分解,变成浆料。最后将荧光粉过筛,筛网目数为200μm~1000μm,即为浆料化好的荧光粉,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实施例2:首先将刚烧好的荧光粉分批装入蒸盘,再将蒸盘放入蒸汽机,关上蒸汽机门,开机设置蒸汽机中的气压为1×105Pa,蒸汽温度为110℃,汽蒸的时间为10小时,经过气蒸后,荧光粉烧结块变得松散。将汽蒸后松散的荧光体烧结块倒入球磨机,球磨机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旋转,转速为15转/每分钟,旋转时间为2小时,在旋转过程荧光体烧结块进一步分解,变成浆料。最后将荧光粉过筛,筛网目数为200μm~1000μm,即为浆料化好的荧光粉,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珠江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0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