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温自修复型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1625.2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勇;容敏智;章明秋;叶小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63/02;C08K7/14;C08K7/06;C08K7/10;C08K7/08;C08K7/00;C08L23/12;C08L33/12;C08L69/00;C08L25/06;C08J9/10;C08J9/08;C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谢敏楠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温 修复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室温自修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
环氧树脂基体 100份
固化剂 1~30份
纤维增强材料 100~800份
装有环氧树脂修复剂和发泡剂的毛细管 0.005~ 0.05份
装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催化剂以及发泡剂的毛细管 0.005~0.05份
所述的毛细管的管道中气压大于大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自修复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基体为双酚A缩水甘油酯、双酚A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胺或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聚酰胺、三氟化硼-2,4-二甲基苯胺络合物、甲基六氢苯酐、六氢苯酐、甲基四氢苯酐、四氢苯酐、偏苯三甲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所述的纤维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玻璃纤维织物或碳纤维织物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自修复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管为PP塑料管、PMMA塑料管、PC塑料管或PS塑料管;所述的毛细管外径为100~800μm,内径为80~500μm,所述的内径小于所述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自修复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修复剂为双酚A缩水甘油酯、双酚A缩水甘油醚、脂环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四氢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 2环氧环己烷4, 5-二甲酸缩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苯二甲酸缩水甘油酯、间苯二酚甘油醚型、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羟甲基双酚A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环氧树脂固化剂为多硫醇、四乙烯五胺或三氟化硼-乙醚;所述的环氧树脂催化剂为甲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胺基丙胺、N,N-二甲基苄胺、含亲核阴离子的季铵盐、含亲核阴离子的季膦盐、咪唑、含亲核阴离子的季砷盐或含亲核阴离子的季锍盐,
所述的环氧树脂修复剂、固化剂和催化剂不应与毛细管管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所述的发泡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对甲苯磺酰叠氮、碳酸氢钠、碳酸铵,发泡剂的发泡温度应介于50℃到115℃之间,
发泡剂及其热分解产物不应与毛细管管壁材料、环氧树脂修复剂、固化剂和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发泡剂的用量应为环氧树脂修复剂或固化剂质量的0.5~10.0%。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自修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毛细管预浸带的制备
将发泡剂和环氧树脂修复剂装入毛细管中,得修复剂毛细管,将发泡剂、环氧树脂催化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装入毛细管中,得固化剂毛细管,将修复剂毛细管和固化剂毛细管排列,将环氧树脂基体和固化剂的混合物涂覆于毛细管间,预固化后,即得毛细管预浸带,
S2. 室温自修复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铺层
用环氧树脂基体和固化剂的混合物浸润纤维增强材料,预固化后得到纤维增强材料预浸带,将纤维增强材料预浸带铺层,铺层时,将毛细管预浸带置于纤维增强材料预浸带之间,得预浸料,
S3. 室温自修复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模压,
将步骤S2所述的预浸料放入模具中加压,经过预固化,固化,以及后固化过程即得室温自型修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修复剂毛细管和固化剂毛细管平行交替排列,管间距为100~10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预固化温度为5~40℃,时间为12~48小时;步骤S3所述的后固化温度为40~125℃,时间为12~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16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热缩套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贴装式全数字温湿度监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