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结合面压强检测的压强-超声反射率曲线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1984.8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童;杜飞;洪军;罗增;许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46;G01N29/4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结合 压强 检测 超声 反射率 曲线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声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强-反射率曲线的构建,尤其是一种面向结合面压强检测的压强-超声反射率曲线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系统中大量存在的结合面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高端装备制造、装配环节的日益精量化,实现对结合面接触压强分布的准确检测尤为迫切。而由于结合面的封闭性,给实验测量带来诸多困难。目前结合面接触压强分布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薄膜法和超声法。其中薄膜法是在结合面之间置入具有一定厚度的薄膜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检测接触压强分布。但是薄膜法改变了工件的接触状况,进而会影响检测精度,且对于已经装配好的工件,薄膜法也不再适用。而超声检测能够实现对接触压强分布的直接无损检测。现有的超声检测方法,要首先制作与被测对象相同材料、表面形貌的试件,通过实验获取压强-反射率曲线,然后检测被测结合面的超声波反射率(即超声脉冲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比值),将反射率带入上述曲线中即可得到结合面的压强分布。但是由于采用目前方法构建的压强-反射率曲线不够准确,导致超声法检测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差距较大,检测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面向结合面压强检测的压强-超声反射率曲线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这种面向结合面压强检测的压强-超声反射率曲线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聚焦超声探头扫描结合面,计算不同压强下每个扫描点的超声反射率;然后利用结合面中心压强分布平坦区域扫描点的反射率均值R0及对应的压强P0,拟合求得初始压强-反射率关系,如式(1)所示:
P0=f(R0) (1)
2)根据式(1)求得的初始压强-反射率关系,计算在不同压力下结合面所有扫描点压强Pi,然后,将Pi带入下面式(2),得到整个结合面的总的压力F:
其中,ΔAi为单个扫描点代表的面积,即整个结合面的面积除以扫描点数;F为计算得到的结合面受到的压力;将上述F与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到的实际压力F0带入下面式(3):
其中,k为标定系数;每个扫描点的压强值Pi利用下面式(4)重新计算
Pi'=kPi (4)
其中,Pi’为每个扫描点修正后的压强值;
3)计算不同压力下结合面中心压强分布平坦区域扫描点的压强Pi’的均值Pα,利用所得的Pα与该区域对应的反射率均值R0重新拟合求得 新的压强-反射率曲线。
进一步,以上步骤1)中,反射率均值R0及对应的压强P0的获取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19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