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2308.2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4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袁越明;李龙;程迪;陆阳;卢锡年;范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5/14 | 分类号: | G01M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王艺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主动 冷却 实验 辐射 加热 装置 | ||
1.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对冷却面板进行加热,该辐射加热装置包括:辐射加热元件、电极组件、保温隔热组件和箱体,其中,所述辐射加热元件为石墨板状结构,位于冷却面板下部,并且所述辐射加热元件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冷却面板的长度和宽度,所述辐射加热元件用于对冷却面板单侧均匀加热;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辐射加热元件两端,所述辐射加热元件通过电极组件与供电设备连接;所述保温隔热组件为U形,所述辐射加热元件位于所述保温隔热组件的凹槽内;所述辐射加热元件和保温隔热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碳氢燃料的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加热元件的长度大于1000mm和宽度大于40mm,厚度H≥16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组件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辐射加热元件两端,均包括导线、黄铜电极和石墨电极,其中,所述导线一端与黄铜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供电设备相连;所述黄铜电极通过石墨电极连接至辐射加热元件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黄铜电极为双层圆筒状结构,夹层内设有水冷却槽道,用于电极冷却;所述黄铜电极圆筒内表面为细牙螺纹结构;所述石墨电极的材料为等静压石墨,为圆筒状结构,其外表面为细牙螺纹结构,与所述黄铜电极的内螺纹连接配合,保证二者接触面积大且紧密;所述石墨电极的内表面为具有1°锥角的曲面;所述辐射加热元件的两端相应地为1°锥角的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位于所述石墨电极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隔热组件包括隔热屏和隔热层,其中,所述隔热屏和隔热层均为U形,所述隔热屏位于内层,采用石墨毡材料;所述隔热层位于外层,采用高硅氧布纤维材料。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为圆筒结构,为不锈钢材料,其内表面设置有冷却水管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抽真空管道接口和氮气管道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排线插座。
9.如权利要求1~5,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23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