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分注合采偏心反馈泵及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2804.8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生;陈治军;张辉;邱福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F04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分注合采 偏心 反馈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稠油分注合采偏心反馈泵,其特征在于上接头连接上泵筒,上泵筒的另一端连接外筒,出油接头与上柱塞连接,出油接头与上柱塞连接在上泵筒和外筒的内腔,外筒的另一端连接偏心接头,偏心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下泵筒,下泵筒的另一端连接下接头,中心管安装在偏心接头的内腔,中心管与下柱塞连接,中心管的另一端连接进油阀,下柱塞在下接头和下泵筒的内腔,出油阀连接在上柱塞的另一端内腔,阀接头安装在偏心接头的内腔,进油阀与阀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偏心进油阀连接在偏心接头一侧的孔道中。
2.一种稠油分注合采偏心反馈泵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注汽泵筒外壁上设计有上层注汽孔结构,内壁上设计有下层注汽槽结构,通过柱塞的上下提放,实现上下油层分别注汽;
稠油分注合采偏心反馈泵设计有双进油阀,包括进油阀和偏心进油阀,偏心进油阀为偏心结构,实现上下油层同时进行采油生产;
稠油分注合采偏心反馈泵冲程1.8m,防冲距0.3m,注汽完成抽油杆柱下放0.3m抽油;
上层注汽时,下放抽油杆柱,进油阀坐落在偏心接头上,此时蒸汽从采油树注入油管,出油阀、进油阀和偏心进油阀均处于关闭状态,蒸汽从上泵筒上设计的注汽孔注入上部油层;
下层注汽时,上放抽油杆柱,上柱塞提到上泵筒的双孔中间的指定位置(上提2.4m),上泵筒的上部注汽孔关闭,偏心进油阀处于关闭状态,上泵筒的下部注汽槽打开,蒸汽从上泵筒、外筒、偏心接头、下泵筒与出油阀、阀接头、进油阀、中心管、下柱塞形成的环空注入下部油层;
上冲程时,上柱塞始终封堵上泵筒的上部注汽孔和下部注汽槽,出油阀关闭,偏心进油阀和进油阀开启,油流进入由上泵筒、外筒、偏心接头、上柱塞、出油阀、阀接头、进油阀、中心管和下柱塞形成的储液腔,同时上部油管内的油在抽油杆上行过程中被采出;上死点时上柱塞的位置比下层注汽时上柱塞的位置低0.3m;
下冲程时,上柱塞始终封堵上泵筒的上部注汽孔和下部注汽槽,出油阀开启,偏心进油阀和下部进油阀关闭,由上泵筒、外筒、偏心接头、上柱塞、出油阀、阀接头、进油阀、中心管和下柱塞形成的储液腔的油流通过出油阀流经上柱塞和出油接头进入上部油管,同时原油反馈力加速柱塞下行;上死点时上柱塞的位置比上层注汽时上柱塞的位置低高0.3m;
完成一个吞吐生产周期后,调整抽油杆柱位置,开始新一轮的分注合采,实现多轮次不动管柱分注合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28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