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力试验机的拉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5081.7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0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献;苏世杰;李钦奉;庄宏;齐继阳;张中政;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力 试验 拉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大拉力长距离锚链拉力试验机的拉伸装置,属于卧式拉力试验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锚链通常是指用于连接锚与船体的链条,节与节之间用链环或卸扣相连。同时,高强度大规格船用锚链也是关系到远洋、近海、内河船舶以及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锚链安全的重要设施,由于船用锚链和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锚链(以下简称锚链)需要在周期性负荷作用下长时间工作,对锚链的机械性能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各船级社的有关规范和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均规定,在锚链热处理后必须对全部链环按不同规格和强度级别规定的拉力负荷值进行拉力试验,经拉力试验后的链环虽然产生了塑性变形,但其应达到几何形状对称、无裂纹、凹坑,尺寸不超过规定的公差要求;目前,对船舶锚链特别是大型船舶锚链的检测,通常使用卧式拉力机,由于拉力机机身为钢构件产品,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且受自身刚性影响,不仅单次测量长度有限,而且测量精度低,从而导致其工作效率低,造价高,资源浪费大。
专利号为201110321609.5的专利中提到一种新型锚链拉力试验机,该机包括预埋件、活动梁、固定梁,所述预埋件里安装有活动梁导轨,所述活动梁可沿活动梁导轨移动地安装在活动梁导轨上,所述固定梁固定在预埋件内的固定梁底板上;所述活动梁和固定梁的外侧均安装有将锚链夹紧的夹爪,所述活动梁与驱动其运动的油缸上的活塞连接,所述油缸固定安装在固定梁。虽然该机“是半潜式机型,设备的60%在地面以下,用混凝土钢结构作为预埋件,在承受巨大侧向力时刚度还有富余。”由于该机的拉伸区间为活动梁到固定梁,且活动梁与固定梁之间分别连接着油缸和其活塞,油缸的长度受工艺限制,因此,该机的拉伸装置无法满足锚链拉力试验机对长达数十米至数千米的船舶和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锚链进行拉力试验要求。
专利号为200910024646.2的专利中提到一种锚链拉力试验机的加载装置,见该专利附图2、该装置包括移动横梁1、固定横梁2、固定横梁底座3、双加载油缸4、锚链环夹紧装置5、移动装置6、轨道7和锚链支撑导轨装置80固定横梁底座3埋设在混凝土基础19中,固定横梁2的底面与固定横梁底座3的顶面通过螺栓201,螺母202固定连接。两个加载油缸4沿固定横梁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固定横梁2内,加载油缸4的安装法兰41通过螺钉9与固定横梁2的前侧固定连接,加载油缸4的活塞杆头部42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对合法兰10,螺钉101与移动横梁1的后侧固定连接。轨道7成对地固定在水平基础19的基准平面上,移动装置6设置在轨道7的顶面与移动横梁1的下侧之间,轨道7通过移动装置6支撑移动横梁1。为了满足大力值的拉力负荷的要求,保证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移动横梁、固定横梁、固定横梁底座以及固定横梁与固定横梁底座的固定螺栓等分别为强度高、刚度好的大吨位钢结构件和铸锻件,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空间尺寸大,造成了拉力试验机拉伸装置造价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力试验机的拉伸装置,其目的是克服现有大型锚链拉力试验机拉伸装置占用空间大,机构复杂、机体刚性差、测量精度低,单次拉伸长度短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拉力试验机的拉伸装置,包含机身,油缸座,拉力油缸,动力车,挡块夹具,尾座;所述机身包含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浇铸的长方形地坑,在地坑纵向前后两侧面分别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与水平面垂直的侧板,在两侧板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有至少一条竖直的U形凹槽,在地坑底面纵向埋设有至少一根导轨;所述尾座为板形结构插入式固定在两侧板左端的U形凹槽中;所述油缸座为板形结构插入式固定在两侧板右端的U形凹槽中;所述拉力油缸固定连接在油缸座的右边;所述动力车为箱式结构,安置在拉力油缸右边的导轨上,拉力油缸的活塞杆端头通过对合法兰固定连接在动力车的左端面上;所述尾座和动力车上部均设有止推槽口,所述挡块夹具安装在槽口内。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所述侧板为整体式或分段式,所述预埋螺栓的端头不超出侧板表面。
上述所述侧板U形凹槽的间距为5~10米。
上述所述导轨为二根平行的导轨,且与水平面平行。
上述所述导轨为平导轨。
上述所述动力车的前后两侧面均设有至少二只导向滚轮,滚轮转轴中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上述所述尾座和油缸座之间还设有支撑托架。
上述所述支撑托架为整体式或组合拼装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主要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5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