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塔顶高效油水分离回流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5726.7 | 申请日: | 2013-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6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鲁军;周军;韩月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七台河宝泰隆圣迈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546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塔顶 高效 油水 分离 回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减压塔顶高效油水分离回流罐。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领域,高温煤焦油在加氢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原料焦油密度为1.138g/cm3,其轻组分较少,且水含量小于4%。在进行减压蒸馏时,所产减顶油密度一般在0.85-0.96g/cm3之间,与水的密度比较贴近。在回流装置中,油水的流速都比较快,且界位模糊很难彻底分离,进而容易造成轻质油损失,增加了成本消耗。另外,若在分离的过程中操作控制不当,会造成塔顶回流带水,影响整个工艺流程的正常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压塔顶高效油水分离回流罐。
本发明的减压塔顶高效油水分离回流罐,包括罐体、折流板和集水器,卧式罐体一端的上壁设有原料入口、另一端的上壁设有气体出口,罐体内底部从前至后依次间隔径向设有至少一块折流板以及集水器和油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折流板为半圆形、下底有疏水口、其弧形的外缘与罐体内壁下部弧面相结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设于罐体底部后端的集水器和油出口的上口均有凸显于罐体底面的溢流堰Ⅰ和溢流堰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集水器溢流堰Ⅰ高于疏水口的上沿、油出口溢流堰Ⅱ高于集水器的溢流堰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设于罐体底部的集水器其上口溢流堰Ⅰ置于罐体内壁,集水器的筒体部分置于罐体的下底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设于罐体下部的折流板为等间隔的1~3块。
本发明减压塔顶高效油水分离回流罐,结构设计合理、分离效果显著,其油水分离率达到98%以上,分离的污水送至水处理厂;减顶油进入反应原料罐,再经泵加压入反应器内加氢脱除杂质,从而避免反应进料因水含量高影响催化剂的性能,造成催化剂粉碎,缩短使用寿命,彻底保证生产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 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 B-B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减压塔顶高效油水分离回流罐,包括罐体1、折流板2和集水器6,在卧式罐体1一端的上壁设有原料入口4、另一端的上壁设有气体出口5,罐体1内底部从前至后依次间隔径向设有两块折流板2以及集水器6和油出口7。所述的折流板2为半圆形、下底有疏水口8、其弧形的外缘与罐体1内壁下部弧面相结合,前端隔板弧高为回流罐直径的2/5,后端隔板弧高为回流罐直径的1/2,
设于罐体1底部后端的集水器6和油出口7的上口均有凸显于罐体1底面的溢流堰Ⅰ3和溢流堰Ⅱ9。集水器6溢流堰Ⅰ3高于疏水口8的上沿、油出口7溢流堰Ⅱ9高于集水器6的溢流堰Ⅰ3。
本装置中,设于罐体1底部的集水器6其上口溢流堰Ⅰ3置于罐体1内壁,集水器6的筒体部分置于罐体1的下底外部。
分离时,混合减顶油料从原料入口进入罐体,流入折流板与原料入口端罐壁之间的区域。由于减顶油和水密度不同,低密度的减顶油浮在上层,通过折流板溢流至减顶油流入折流板与附加折流板之间的区域,水在下层,通过折流板底部的疏水孔流入此区域。经过折流板的初步缓冲预分离,减顶油通过附加折流板继续分离,分离出的水通过附加折流板的疏水孔进入集水器,减顶油从油出口排出。为提高分离效果,集水器和油出口均设有溢流堰,而且集水器溢流堰高于疏水孔的上沿,油出口溢流堰高于集水器的溢流堰。此设计主要因为,当混合减顶油料进入罐体时,尤其是空罐时,混合油料无法经过折流板进行缓冲,直接通过疏水孔流入集水器或油出口。由于水在下层,减顶油在上层,所以设定的高度为是为集水器溢流堰高于疏水孔的上沿,油出口溢流堰高于集水器的溢流堰。此设计能够使油水分离更加充分,防止分离不够充分的混合液体流入集水器和油出口。集水器内的水和减顶油由管路外接的泵抽出,这样经过二次缓冲分离就能达到较佳的分离效果,保证生产连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七台河宝泰隆圣迈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七台河宝泰隆圣迈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5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演示终端
- 下一篇:基于多路口信号机进行干线协调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