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机热过载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6916.0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董杰;李继晟;苏毅;朱启晨;邹卫华;秦应力;杨志贤;刘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85 | 分类号: | H02H7/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吴鸿维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机 过载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的热过载保护。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598-15—1998电热继电器,对电动机热过载保护的热态特性规定为:
其中,I为流过电动机的电流;t为热过载保护动作时间;τ为时间常数,反映电动机的过负荷能力;Ip为电动机过负荷前的负荷电流;k为可靠系数,IB为基本电流,即保护不动作所要求的规定的电流极限值。
该公式考虑了电动机过负荷前负荷电流(Ip)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电动机的热过载状态,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标准DL/T 744—2012电动机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机械行业标准JB/T 10613—2006数字式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中,对电动机热过载保护的热态特性与国标GB/T 14598-15—1998相同。
式(1)在应用于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中时,存在如下问题:
(a)式(1)中的Ip难以确定。国标中对Ip的定义是“过负荷前的负荷电流”。但由于电动机的负荷电流一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很难确定以哪个电流(或者哪个时间段的平均电流)作为Ip。这反映了国标对Ip的定义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虽然公式中考虑了过负荷前负荷电流(Ip)的影响,但Ip如何取值却是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Ip取值不当,则会使得热过载保护动作过早或过晚,不能很好地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或不能充分利用电动机的热容量。所以,实际应用中,式(1)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b)当电动机负荷电流恒定不变时,可利用式(1)计算出热过载保护动作时间。但实际情况是,电动机负荷电流往往是变化不定的,在此情况下,利用式(1)就比较难以直接确定热过载保护的跳闸时刻。
(c)式(1)中含有对数函数,比较难处理。往往需要利用泰勒展开、曲线拟合 等某些近似算法来计算对数函数,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并增大了计算量。
【参考文献】:
[1].GB/T 14598-15—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继电器,第8部分:电热继电器。
[2].DL/T 744—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动机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3].JB/T 10613—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数字式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4].袁甄,高压异步电动机的微机式过热保护[J],电气应用,2005,24(9),28-30。
[5].迟长春,李奎,岳大为.基于热积累的过载保护算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32(1):56~60。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机热过载保护方法,该方法可计及热过载前电动机的热积累,能更好地反映电动机的热过载状态,具有计算简单、算法稳定可靠、简单易实现等优点。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机热过载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电动机负载电流,并计算等效电流Ie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6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自保压注塑模具
- 下一篇:制件顶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