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酞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7606.0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生;马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88 | 分类号: | C07D307/8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23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新型合成苯酞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苯酞,化学名为邻羟基甲基苯甲酸内酯,分子量:134.13,纯品为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70-73℃,易溶于醇、醚和热水,极微溶于冷水。苯酞是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医药方面用于生产抗凝血药苯基茚满二酮及苯噻啶、抗焦虑药多虑平、以及泻药等;农药方面用于生产杀菌剂四氯苯酞;此外还可用于染料中间体1,4-二氯蒽醌和1-氯蒽醌等的合成。
结构式:
目前,苯酞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邻苯二甲酰胺还原法:将锌粉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冷却至5℃以下,加入硫酸铜溶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邻苯二甲酰亚胺,控制温度不超过8℃,然后在5℃-8℃下保温1.5h。升温排氨3h,冷却,滤液用浓盐酸中和至pH=1,加热煮沸1h,搅拌冷却结晶,过滤,水洗至中性,低温干燥,的含量为95%的苯酞,收率为80%。此方法原料价格很高,且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2)化学还原法:以锌-醋酸等为还原剂,将邻苯二甲酸酐还原为苯酞,此方法虽然工艺比较简单,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苯酐加氢法,反应均需要在高温加氢加压下于高压釜中进行,产物后处理成本比较高,工业化生产有较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苯酞的制备方法,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收率高、纯度高、成本低、三废少、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技术方案:为上线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苯酞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溶于溶剂中,在-20-0℃下,向上述溶剂中滴加苯甲醇与缚酸剂的混合物,滴加结束后,搅拌,在-20-0℃下保温反应3-6h,抽滤,得无色透明液体,室温下,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氯化铝,搅拌反应1-3h,升温回流1-3h,冷却结晶,干燥得到苯酞固体。
其中,所述的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和正己烷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溶剂与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摩尔用量比为20-40:1。
所述的苯甲醇与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摩尔用量比为1.5-3:1。
所述的缚酸剂为三乙胺、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N,N-二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缚酸剂与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摩尔用量比为1.5-3:1。
所述的滴加时间控制在2-5h。
所述的氯化铝与苯甲醇的摩尔用量比为1-1.5:1。
所述的冷却结晶的温度为-25-0℃。
本发明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反应工艺流程短,后处理简单,过程中无废水产生。冷却结晶后,产品纯度也较高。
(2)溶剂可重复套用。
(3)缚酸剂也可回收利用。
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苯酞,纯度95%以上,总收率80%以上(以苯甲醇计)。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环保、纯度、收率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5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50ml乙酸乙酯和15g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搅拌溶解。称取13g苯甲醇和15g三乙胺混合后置于100ml滴液漏斗中,得到苯甲醇和三乙胺的混合物。待四口瓶中温度降至-15℃时,开始滴加苯甲醇和三乙胺的混合物。滴加时间控制为4h,滴加完成后,-10℃保温反应4h,抽滤,得无色透明液体。待溶液升温至室温时,加入20g氯化铝,搅拌反应1.5h,升温至77℃回流2h,0℃冷却结晶,干燥得苯酞固体13.91g,含量96.4%,收率83.13%(以苯甲醇计)。
实施例2
在5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50ml甲苯和15g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搅拌溶解,加入12g碳酸钠。称取16g苯甲醇置于100ml滴液漏斗中,得到苯甲醇溶液,待四口瓶中温度降至-10℃时,滴加苯甲醇溶液。滴加时间控制为2h,滴加完成后,-5℃保温反应3h,抽滤,得无色透明液体。待溶液升温至室温时,加入30g氯化铝,搅拌反应2h,升温至111℃回流2h,-5℃冷却结晶,干燥得苯酞固体16.74g,含量95.2%,收率80.28%(以苯甲醇计)。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7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