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秆分离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8118.1 | 申请日: | 2013-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勋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工艺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浆造纸和建材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将皮(指韧皮)秆分开的生产工艺方法,适用于对桑树、构树、三桠树、檀树、山棉树、棉茎秆、麻秆等枝条的皮秆分离。
二、背景技术
桑树、构树枝等原料丰富,这些原料,在制浆造纸、建材等领域几乎没有利用,被老百姓用作家用燃料烧掉,或就地焚烧,空气被污染,造成一些地区雾霾天气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皮秆分离困难,全秆利用成本高,造纸企业污染负荷重,治理困难等问题。
查遍中国专利公报和大量书籍,现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人工剥皮,能将皮秆100%分离,损失少,但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干法剥皮:皮秆不能100%分离,原材料损耗大。以上技术致使其皮秆分开利用困难。
中国专利申请201120355216.1号公开了一种林业加工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去掉树皮的剥皮机,其包括轴承支撑的带板牙的辊子,辊子上部两侧设有挡板,挡板连接向上延伸的辊板,所述辊子是两个辊子串联,两个辊子之间的辊颈由联轴器连接,对应的挡板、辊板也串联接在一起。
中国专利申请201010147248.2号公开了一种桑树枝条剥皮机,包括电动机驱动的减速机。减速机为一进六出式减速箱,减速机的三对输出轴通过六个万向轴接器分别与三对对压式辊筒轴连接。对压式辊筒表面均为相同的月牙状齿轮,对压式辊筒的轴二端都安装滚珠轴承并固定在轴承套内,其中下辊筒轴承套固定在辊筒架上,而上辊筒轴承套在辊筒架滑动槽内可随着弹簧伸缩而上下移动。在滑动的轴承套上面安装压缩弹簧,弹簧由上下定位销固定定位。该发明提供的桑枝剥皮机能适应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桑树枝条的剥皮加工。
中国专利申请200720090725.X号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树枝剥皮机,可高效低耗能的解决树枝的剥皮,以满足造纸业的需要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机架和变速箱及剥皮辊,变速箱置于机架下部的支撑上,剥皮辊由上下两辊组成,呈凹弧状,横向两辊由轴平行置于各自两端的滑块上,滑块经弹簧装在机架上部的框体内,左右两侧框体上有滑孔,两辊轴伸出框体滑孔端分别装有相向转动的两转动轮,并经传输链条分别与变速箱上的输出轴轮相连,两剥皮辊的弧型凹槽面上有剥皮刀齿,变速箱上有动力轮。
但上述技术都是干法剥皮,即用机器直接对未经处理的枝条进行剥皮,都存在剥皮不干净、枝条表面物处理不干净等问题,因而难于得到比较纯净的韧皮和杆,进而无法实现皮和杆的有效利用。
而现有的湿法剥皮工艺几乎都是人工剥皮。
如何合理利用好桑树、构树、三桠树、檀树、山棉树、棉茎秆、麻秆等枝条,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为老百姓增收,皮秆完全分离技术成了一道难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人为了解决皮秆分离技术的难题,根据韧皮纤维原料的特点,研究出一种分离皮秆的的生产工艺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皮秆分离工艺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A、预备足够枝条,去掉枝条上的叶、杂质后构成原料,将原料用切料机切成节,每节长度控制在10-60毫米,构成粗料;
B、将粗料用筛选机进行筛选,筛选后用洗涤器进行洗涤,除去粗料上的泥沙、尘埃和其他杂质,构成精料;
C、精料分为湿料和干料两类:水分含量大于50%的精料称为湿料,水分含量在50%及50%以下的精料称为干料;
D、干料折合成绝干料按料水比1:2-8的配比送入蒸煮器加热升压至蒸煮器内压力0.01MPa后,保温10-120分钟,再升压至0.05-0.55MPa,保温10-120分钟,然后进行料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料构成蒸煮料;
E、酶解处理过程:
a、蒸煮料折合成绝干料按每1000千克称取木聚糖酶0.1-3.0千克,先取5-10千克水,加温至30-50℃,将木聚糖酶溶入水中活化3-8分钟构成木聚糖酶液,再取40-60千克水,加温至30-50℃,在水中加酸调节PH值至4.0-6.0构成酸性水溶液,将活化后的木聚糖酶液加到酸性水溶液中轻轻搅拌均匀,构成木聚糖酶稀释液,然后将木聚糖酶稀释液均匀喷洒到蒸煮料表面,喷洒后送至酶解仓进行酶解处理,酶解时间1-36小时、温度2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勋,未经张明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8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