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9552.1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枢;翟红波;韦洪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利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23/00;C08L51/06;C08L23/08;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韧增塑 尼龙 612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管是整个汽车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SAEJ844-1998里详细介绍了刹车管的技术指标,要求有足够的耐爆破压力,优异的柔韧性,尺寸稳定性好,耐氯化锌,耐甲醇,满足长期-40℃到110℃的工作要求。
目前,汽车刹车管的材料主要是增塑的尼龙11和尼龙12材料,而尼龙11和尼龙12材料的聚合技术目前还是被全球几大化工巨头所垄断,如阿科玛,赢创,艾曼斯等。所以汽车刹车管材料目前基本上都是由这几大化工巨头提供。
尼龙612基体材料国内已经可以聚合,同尼龙11和尼龙12相比,尼龙612的熔点更高,因此工作温度和耐热性更好;同时尼龙612的自身尺寸稳定性和耐化学性良好,能够满足汽车刹车管的道路测试要求。但是尼龙612刚性偏大,柔韧性偏低,所以必须进行改性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本发明采用对尼龙612同时进行增韧增塑的方法使其综合性能接近尼龙12增塑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改变其刚性和柔韧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其组成成分及重量比如下:
尼龙612 100
增韧剂 5-40
增塑剂 5-100
润滑剂 0.1-10
抗氧剂 0.1-10。
进一步的,所述尼龙612材料的粘数在90-180之间;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或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或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或聚烯烃丙烯酸的离子盐类或它们的复配物;所述增塑剂为N-丁基苯磺酰胺或N-乙基邻对甲苯磺酰胺或者它们的复配物;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或乙撑双硬脂酰胺或褐煤酸钠或它们的复合物;所述抗氧剂为1010或1098或168或他们的复配物。
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尼龙612、增韧剂、润滑剂以及抗氧剂加入到搅拌机中以150转/分钟搅拌2分钟,待料搅拌均匀后出料得到预混物;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预混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斗,增塑剂通过液体泵从侧喂料口加入,挤出温度在200℃-250℃之间,螺杆转速在150转/分钟.
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刹车管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汽车刹车管材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制备方便,考虑到尼龙612材料已经国产化,这样完全可以让汽车刹车管材料摆脱对进口尼龙11和尼龙12的依赖;同尼龙12材料相比,短期的耐温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其组成成分及重量比如下:
尼龙612 100
增韧剂 5-40
增塑剂 5-100
润滑剂 0.1-10
抗氧剂 0.1-10。
进一步的,所述尼龙612材料的粘数在90-180之间;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或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或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或聚烯烃丙烯酸的离子盐类或它们的复配物;所述增塑剂为N-丁基苯磺酰胺或N-乙基邻对甲苯磺酰胺或者它们的复配物;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或乙撑双硬脂酰胺或褐煤酸钠或它们的复合物;所述抗氧剂为1010或1098或168或他们的复配物。
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尼龙612、增韧剂、润滑剂以及抗氧剂加入到搅拌机中以150转/分钟搅拌2分钟,待料搅拌均匀后出料得到预混物;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预混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斗,增塑剂通过液体泵从侧喂料口加入,挤出温度在200℃-250℃之间,螺杆转速在150转/分钟.
增韧增塑尼龙612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刹车管上。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利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利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9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