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聚合装置及烯烃聚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60262.9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辛益双;赵姜维;张杰;杨亮亮;谭金枚;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聚合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烯烃聚合装置,该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用于搅拌釜体内溶液的搅拌单元;以及向釜体内喷淋物料的喷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喷淋单元连接于所述搅拌单元并且能够随所述搅拌单元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搅拌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釜体内的具有搅拌桨的搅拌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旋转的电机,所述喷淋单元安装在所述搅拌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喷淋单元能够沿与所述搅拌单元相反的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聚合原料供应单元,所述聚合原料供应单元通过物料管与所述釜体的进料口和/或喷淋单元串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烯烃聚合催化剂供应单元、烯烃聚合助剂供应单元;其中,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供应单元通过物料管与所述釜体的进料口和/或喷淋单元串联连接;所述烯烃聚合助剂供应单元通过物料管与所述喷淋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聚合物料储存单元,所述聚合物料储存单元通过物料管与所述出料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具有用于控制所述物料管的通断的开关阀。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储存容器和安装在储存容器下端的喷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釜体的中部,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釜体的底部。
11.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喷淋烯烃聚合催化剂与烯烃聚合原料接触,或者喷淋烯烃聚合原料与烯烃聚合催化剂接触;得到待终止的聚合溶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待终止的聚合溶液中喷淋烯烃聚合助剂。
13.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在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中进行,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供应单元通过物料管与喷淋单元串联连接,该方法包括:将烯烃聚合原料装入聚合原料供应单元,将烯烃聚合催化剂装入烯烃聚合催化剂供应单元,烯烃聚合原料从聚合原料供应单元通过物料管进料至釜体,在烯烃聚合条件下,通过所述喷淋单元喷淋烯烃聚合催化剂与釜体中的烯烃聚合原料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聚合助剂供应单元通过物料管与所述喷淋单元连接,该方法还包括:待接触完成后,通过所述喷淋单元喷淋烯烃聚合助剂至釜体内与待终止的聚合溶液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聚合助剂为终止剂、降粘剂和防老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聚合助剂为终止剂,所述终止剂以溶液形式提供,终止剂溶液为浓度低于100g/L的酚类物质的有机溶液。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止剂溶液为浓度为0.1-50g/L的酚类物质的有机溶液,优选所述终止剂溶液为浓度为1-3g/L的酚类物质的有机溶液。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酚类物质为4,6-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酚类物质的有机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与聚合反应使用的溶剂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酚类物质为4,6-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的混合物,二者的重量比为0.1-10:1。
20.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原料包括:烯烃和溶剂;所述烯烃为C4-C6的共轭二烯烃;所述溶剂为饱和脂肪烃和/或脂环烃;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稀土催化剂、钛系催化剂和锂系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喷淋的速率为0.1-1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02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