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虹吸式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0527.5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3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黄裕鸿;谭理光;吴玮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然;李昕巍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虹吸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产品或光电产品的电子元件或半导体元件于通电使用的状态下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为避免电子元件或半导体元件的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件或半导体元件受损,使得电子产品或光电产品无法正常运作,故散热装置通常做为电子产品或光电产品的电子元件或半导体元件的散热用。
现有虹吸式散热装置,如台湾专利公告号I339331所揭示,其主要包括一蒸发器、一冷凝器、一汽相管、一液相管及一液体;汽相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及冷凝器连通,液相管分别与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蒸发器的一侧热接触发热元件,液体填充于蒸发器内;使用时发热元件的热能经由蒸发器传递给液体,液体吸收热能后变相为气体,气体通过汽相管输送至冷凝器内,经过冷凝器冷却后,通过液相管回流至蒸发器内;藉此以达到循环冷却的效果。
然而,现有现有虹吸式散热装置仍具有以下缺点:
(1)气体自蒸发器通过汽相管输送至冷凝器及液体自冷凝器经由液相管回流至蒸发器的路径过长,使其流体阻抗过大,导致液体及气体的循环速度不佳,造成散热效果不良;
(2)冷凝器由多数扁管、集汽管及集液管组成,使得散热装置的体积过大以及工艺复杂,而造成制作成本及材料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式散热装置,其于液体导管组接容腔之处形成有一段差区,以利汇集冷凝后的液体而回流至蒸发部,藉以持续吸收发热元件的热。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虹吸式散热装置,用以与发热元件热接触,包括一冷凝器及一蒸发器;该冷凝器包含一壳体及一主毛细组织,该壳体具有一容腔及连通该容腔的一通孔,该主毛细组织设置于该容腔内;该蒸发器包含具有一气体容腔的一蒸发部、连通该通孔的一气体导管、连通该容腔的一液体导管及填充于该液体导管内的一液体,该液体导管穿设于该气体导管内且开设有连通该气体容腔的一穿孔,该蒸发部的外表面接触该发热元件,该液体导管开设有连通该气体容腔的一穿孔;其中该液体导管组接该容腔之处成形有一段差区,该液体通过该穿孔流入该气体容腔且于该气体容腔内通过该蒸发部吸收该发热元件的热变相为一气体,该气体经由该气体导管输送至该容腔内,通过该冷凝器冷却变相为该液体而汇集在该段差区,以流入该液体导管。
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第一点,利用液体于液体导管内流动,气体于气体导管内流动,以达到分流的效果,避免液体回流入蒸发部时受到气体的影响,以达到降低其液体及气体的流动阻抗,而提高液体与气体流动循环的速度。第二点,由于液体导管的截面积小于气体导管的截面积,故可利用压力差的原理,使液体流入液体导管,气体流入气体导管内,达到自动分流的效果。第三点,副蒸发部与蒸发部可呈同一直线上排列或错位配设,进而同时对多个发热元件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第四点,通过壳体的容腔具有一斜面,使于冷凝器内冷却变相而成的液体可利用重力的影响快速流入液体导管,而增快液体与气体的冷却循环,使散热装置的冷却效果更好。第五点,于液体导管组接该容腔之处成形有一段差区,以利汇集冷凝后的液体而回流至蒸发部,藉以达到持续吸收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蒸发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冷凝器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的蒸发器的组合剖视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8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8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蒸发部的凸部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9为本发明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之前述虹吸式散热装置的冷凝器的另一种方式;
图13为本发明之前述虹吸式散热装置的冷凝器的又一种方式;
图14为本发明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虹吸式散热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05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科修复物、其生产方法及坯料
- 下一篇:电子单元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