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手机应用系统的物品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62285.3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方涛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机 应用 系统 物品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回收方法,尤其涉及了一种基于手机应用系统的物品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废品回收方式一般是居民积攒了一定量的废品后,再联系专业人员上门收购。由于废品价格低廉,且极易占用空间,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丢弃废品,使废品进入到垃圾处理系统中,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市场上缺少一种有效的废品回收方式,使得废品回收能大规模推广和低成本运作。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没有耐心去为几毛钱而进行物质分类存储及回收。因此社会缺少一种能激发人们废品回收热情的物质回收系统。目前对废品回收主要靠专业的回收人员上门进行收购,起缺点在于,必须要求双方人员在场当面交易,废品价格没有标准,且回收人员对废品回收有一定的选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废品难以回收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应用系统的物品回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基于手机应用系统的物品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物品的收集:将物品分门别类的收集在包裹中;
步骤二:黏贴标识:操作人员将带有标识的贴纸贴在包裹上;然后,使用手机扫描贴纸并将贴纸的信息传递给交易中心;
步骤三:包裹投递:将包裹投递到包裹回收箱内;
步骤四:包裹分类统计:工作人员将包裹回收箱中的不同包裹回收,每个包裹通过扫描仪扫描标识后再进行称重,工作人员将扫描仪上的数量信息和重量信息传输到交易中心;
步骤五:积分交易:根据交易中心的数量信息以及重量信息,工作人员将相应的积分通过交易中心传递给客户的相应账号中去。
作为优选,步骤二中带有标识的贴纸为二维码贴纸。二维码贴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可黏贴,另一部分为不可黏贴,两部分的二维码内容一致,可黏贴部分用于包裹,不可黏贴部分用于存根。
作为优选,步骤二中的交易中心为二维码信息数据库。二维码信息数据库保存所有的二维码信息及其拥有者的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记录完成,确保每一包裹都可以追溯其来源。
作为优选,步骤五中客户的相应账号为客户支付宝账号。通过客户支付宝账号实现了工作人员为客户充值的目的,完成了物品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重新进行利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能够使用户自助完成废品回收的过程,提高废品的回收效率,更能激发用户回收热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手机应用系统的物品回收方法的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基于手机应用系统的物品回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物品的收集:将物品分门别类的收集在包裹中;
步骤二:黏贴标识:操作人员将带有标识的贴纸贴在包裹上;然后,使用手机扫描贴纸并将贴纸的信息传递给交易中心;
步骤三:包裹投递:将包裹投递到包裹回收箱内;
步骤四:包裹分类统计:工作人员将包裹回收箱中的不同包裹回收,每个包裹通过扫描仪扫描标识后再进行称重,工作人员将扫描仪上的数量信息和重量信息传输到交易中心;
步骤五:积分交易:根据交易中心的数量信息以及重量信息,工作人员将相应的积分通过交易中心传递给客户的相应账号中去。
步骤二中带有标识的贴纸为二维码贴纸。二维码贴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可黏贴,另一部分为不可黏贴,两部分的二维码内容一致,可黏贴部分用于包裹,不可黏贴部分用于存根。
步骤二中的手机设有扫描软件,扫描软件上包括两个界面,一个是员工界面,一个为客户界面;员工界面包括登录模块、二维码扫描模块、交易中心信息查询模块、交易中心信息修改模块;客户界面包括会员登陆模块、注册模块、密码查询模块、手机号码验证模块、物品回收细节的显示模块、积分模块、以及通过交易中心跳转到支付宝页面的链接模块、二维码的扫描模块。在步骤二中的扫描软件具有提醒功能模块,提醒功能模块具有提醒功能,二维码的扫描模块、交易中心信息修改模块更新内容后,提醒模块就会发送提醒信息,通知手机的拥有者。二维码的扫描模块与摄像头模块相连,当二维码的扫描模块发出工作指令后,摄像头模块将开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方涛,未经朱方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2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农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输配电线路巡视记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