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2670.8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斌;白霄霞;李振勤;刘伟;师建华;蒋淑磊;徐立军;王静;姜贵平;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神州花卉研究所;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高山 杜鹃 树桩 现代 栽培 品种 互助 共生 微创靠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主要用于高山杜鹃古树桩原地救治和迁地移植保护。
背景技术
杜鹃花是世界最名贵的观赏花卉,人称″花中西施″,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花。高山杜鹃更是杜鹃花家族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高山杜鹃野生分布区,有许多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因气候、地理或人为等种种原因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系发育状况已不足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但其周边生境适宜继续生长,或因其树龄太大或地理位置重要,通常需要采用原地救治的保护方法;另外还有一部分高山杜鹃种类因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不能适应周边自然环境变化或因气候、地理所导致的生存环境恶化而面临濒危;或所处的环境条件遭到其它物种入侵;或遭到病虫害危害的;或因人类的过度采伐和对其生境的破坏而使环境达不到生长发育所需条件,上述的情况通常需要对其进行迁地移植保护,改善其结构和生境条件,使在新的栽培条件下,被保护的植物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育后代。
普通的落叶或半落叶的小叶杜鹃靠接的方式较多,多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或前一年的大小、粗细基本相同的枝条进行靠接;采用靠接方式都是将砧木和接穗削切至木质层,形成较大的创口,再使两者愈合成一体;其它靠接法在靠接成功后均将靠接其上的接穗植株根系去除,只保留砧木根系主干和接穗头部。对于从海拔三四千米的山上采集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而言,古树根系庞大,起挖时不得不将根系从基部全部截短,因高山杜鹃为须根系植物,无明显主根且汲取营养的功能性毛细根都在伸展了很远的根尖,截短后的根系几乎不带一丝毛细根,这给植株的根系异地恢复带来极大困难;如何对根系已经受损或生境条件已不适合生长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进行救治?如何提高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原地保护的成功率和迁地保护的成活率?目前尚无公开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原地救治和迁地移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自身根系发育较慢、营养成分供给不充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利用优势互补的特性,创造健壮、丰满的树型。
这种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处理:先将古树根系周围的土翻松、刨开,露出根部;
B、环绕古树桩周围靠接现代栽培品种小苗,并尽可能使靠接植株根系与古树根系紧密接触;
C、靠接完成后,回填故土或填补配制好的生长基质;
D、第一遍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步骤A所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包括野生分布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根系受损、植株长势渐弱但还可以或需要在原地救治的高山杜鹃古树桩;或者生存环境已不适宜原野生地生长或因其它原因需要迁地移植保护的高山杜鹃古树桩。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所述移植后的古树根部要清理干净,喷洒杀菌剂消毒,并对移植起挖时截短的根部伤口进行局部杀菌处理。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步骤B所述适于靠接的现代栽培品种小苗,是指3-4年苗龄附带有生长基质根球的高山杜鹃现代化园艺栽培品种。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步骤B所述的靠接,依据古树树干形态及栽培品种小苗主茎形态,可直立并拢或可盘绕在古树树干上,尽可能地增加两植株茎干的接触面积,每株固定1-3个茎干,每条茎干部位用1-2个小钉固定,需要时可将钉钉部位表皮微微挫伤。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步骤B所述的根与根之间靠接不削切接触面,只需在靠接部位用小钉将较细的栽培品种主茎固定在古树桩树干上。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回填故土或生长基质覆盖根上10-20cm即可。
上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与现代栽培品种的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方法,步骤C所述的生长基质选用草炭、松针混合材料作为栽培基质,混合标准以达到质地疏松透气、PH值5-6.5,保水率在80-90%为原则,同时基质中掺合1kg/m3缓释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神州花卉研究所;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未经石家庄市神州花卉研究所;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2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胶卡圈组件
- 下一篇:接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