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3207.5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9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德;王湘凤;李海宾;锡勇刚;宋林;唐大年;陈端武;孟亚军;史会欣;朱逢君;刘文辉;郝丽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先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G09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双开 led 显示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显示屏,特别是一种可以双开合的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LED屏幕作为成熟的显示技术,已经运用到多种场合用于信息展示。例如,LED屏幕可以作为大型教室或讲堂的信息展示工具,可以有效的传递展示信息给受众,但是教室或讲堂中,除了需要展示固定的信息源外,还经常需要展示其他信息源的信息,例如大型的教室或讲堂中,演讲者除了需要LED屏幕展示多媒体资源外,还需要通过黑板或者其他展示设备来展示其他信息源,而大型的LED屏幕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黑板或其他展示设备的可用空间有限。传统解决办法有在LED屏幕旁边设置其他展示设备,但是一方面,演讲者转换展示设备时,需要移动,另一方面,其他展示设备占据了一定空间,在大型的教室或讲堂中,势必影响LED屏幕的空间大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通过将由两个小屏幕往两侧滑动分开,从中可以展示其他展示设备。
一种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包括两个子屏幕,所述子屏幕水平滑动至对接限位处时,所述两个子屏幕对接组合成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还包括一演示面板,所述两个子屏幕水平滑动至离合限位处时,所述演示面板处于所述两个子屏幕的中间。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子屏幕后侧设有一屏幕导向架,所述屏幕导向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带有主动齿轮,所述子屏幕的背部设有导轨,所述电机的主动齿轮与所述导轨配合。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屏幕导向架上设有辅助导轨,所述子屏幕的背部设有多个辅助导向板,所述辅助导向板上设有两个滚轮,所述辅助导向板的滚轮与所述屏幕导向架的辅助导轨配合。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屏幕导向架上设有电源,所述子屏幕的背部设有电源导轨,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源导轨配合。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电源导轨为一开口向下设置的凹形槽,所述凹形槽的外部为绝缘外壳,所述凹形槽的内部为多个条形导体,所述多个条形导体之间又通过绝缘材料沿条形导体的长边分隔开;所述电源设有与所述条形导体个数对应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条形导体配合。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绝缘材料为倒“T”形,所述条形导体置于两个倒“T”形顶部间隙处以及内壁上,所述条形导体与倒“T”形绝缘材料形成带有槽肩的凹形电路槽;所述电源的电源线与所述条形导体的配合处为“T”形电源片,所述“T”形电源片与所述凹形电路槽配合。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电源导轨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子屏幕处于对接限位处或离合限位处时,所述电源可以与所述电源导轨配合。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屏幕导向架上的辅助导轨通过多个连接装置与墙顶和墙壁固定,所述连接装置由刚性件和可以伸缩的连接栓组成;所述刚性件的一端与辅助导轨焊接,所述刚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栓的一端焊接,所述连接栓的另一端与墙顶或墙壁固定。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子屏幕为弯曲的LED屏幕。
所述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中,所述子屏幕由多个LED点阵晶粒组成,所述点阵晶粒为正方形。
本发明的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通过将两个LED屏幕往两侧分开,从而使得原本处于智能双开合LED显示屏后面的其他展示设备可以展示出来,一方面丰富了信息源的展现方式,另一方面节省了展示设备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分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屏幕的背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屏幕导向架的背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源导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连接栓的示意图;
其中1、子屏幕 10、屏幕
11、辅助导向板 111、滚轮
12、电源导轨 13、导轨
3、演示面板 30、屏幕导向架
31、辅助导轨 32、电源
33、电机 331、主动齿轮
34、连接栓 35、刚性件
41、凹形槽 42、条形导体
43、绝缘材料 44、“T”形电源片
45、凹形电路槽 46、槽肩
50、管状部件 51、螺纹通孔
52、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先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先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3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