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抗损伤测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3713.4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6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苑利钢;陈国;侯天禹;韩隆;周寿桓;赵鸿;王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损伤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测试系统,尤其是一种激光抗损伤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激光器的巨大发展,其逐渐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其中高功率的激光器尤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激光器中,由于光束的高能量经常会导致系统内部的元件,如谐振腔镜、透镜、分光镜等光学元件被破坏,由于通常激光器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光学器件,其中每个元件都会激光的产生和运转有密切联系,当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损伤时,会导致激光器光束质量下降,输出功率下降,甚至导致激光器不能运转。在一些应用领域,如激光打标焊接扫描等,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过大时,会被对加工的样品产生破坏,因此也需要对工件的激光损伤情况进行监测,以确定合适的功率范围来进行高效加工。现有技术中,对于激光损伤存在几种方法,如透射法,其通过测量透过光,来判断被测样品表面的损伤情况;散射法,其通过激光照射于样品表面产生的散射光,来判断被测样品表面的损伤情况;光热法,由于激光作用产生被测样品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其光热信号,来判断被测样品的损伤。
在现有的抗损伤测试装置中,通常都通过对样片表面施加一定功率,判断其是否构成损伤,但是通常功率不能变化,判断方式单一,导致对样品的抗损伤情况不能有效地精确判断。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精确判断阈值以及抗损伤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激光抗损伤系统,其采用功率调节部件,改变入射到样品的功率。通过电控变焦系统,以及能量计光电探测器等,实时测量。实现了对被测样品阈值的抗损伤情况,以及破坏阈值的精确判断。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抗损伤测试系统,其包括:脉冲激光器1、第一挡光板2、第一偏振片3、第一1/2波片4、第一电控旋转台5、第二挡光板6、第二偏振片7、指示光源8、电控变焦系统9、第一45°部分反射镜10、CCD光斑分析仪11、第二45°部分反射镜12、能量计13、光电探测器14、放样室15、监控摄像头16、第三挡光板17、控制系统18;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沿光轴方向,以下部件依次排布:脉冲激光器1、第一偏振片3、1/2波片4、第二偏振片7、电控变焦系统9、第一45°部分反射镜10、第二45°部分反射镜12、放样室15、监控摄像头16、第三挡光板17;
第一电控旋转台5控制第一1/2波片4的旋转角度;
第一挡光板2和第二挡光板6分别位于第一偏振片3和第二偏振片7的一侧;
指示光源8发出的光入射到第二偏振片7后被反射到电控变焦系统9;
被第一45°部分反射镜10反射的光入射到CCD光斑分析仪11上;
被第二45°部分反射镜12反射的光入射到能量计13上;
光电探测器14探测检测激光的脉冲宽度;
监控摄像头16对样品室进行监控;
控制系统18与电控旋转台5、指示光源8、电控变焦系统9、CCD光斑分析仪11、能量计13、光电探测器14以及监控摄像头16相连,对以上部件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激光抗损伤测试系统结构图
图中:1.脉冲激光器 2.第一挡光板 3.第一偏振片 4.1/2波片 5.电控旋转台6.第二挡光板 7.第二偏振片 8.指示光源 9.电控变焦系统 10.第一45°部分反射镜11.CCD光斑分析仪 12.第二45°部分反射镜 13.能量计 14.光电探测器 15.放样室16.监控摄像头 17.第三挡光板 18.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激光抗损伤测试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器1、第一挡光板2、第一偏振片3、第一1/2波片4、第一电控旋转台5、第二挡光板6、第二偏振片7、指示光源8、电控变焦系统9、第一45°部分反射镜10、CCD光斑分析仪11、第二45°部分反射镜12、能量计13、光电探测器14、放样室15、监控摄像头16、第三挡光板17、控制系统18.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沿光轴方向,以下部件依次排布:脉冲激光器1、第一偏振片3、1/2波片4、第二偏振片7、电控变焦系统9、第一45°部分反射镜10、第二45°部分反射镜12、放样室15、监控摄像头16、第三挡光板17;
第一电控旋转台5控制第一1/2波片4的旋转角度;
第一挡光板2和第二挡光板6分别位于第一偏振片3和第二偏振片7的一侧;
指示光源8发出的光入射到第二偏振片7被反射后,与激光同光路传输,一直到放样室15,起到指示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3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