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注浆保压加管幕支护的箱涵顶推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4705.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杜辉;陈佑新;禹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21D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2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注浆保压加管幕 支护 箱涵顶推工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路面下顶涵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注浆保压加管幕支护的箱涵顶推工法,即钢管幕+综合注浆工法,其应用于下穿高速路顶涵施工及其它道面下顶涵施工。
背景技术
顶涵施工又称顶进涵施工,这种施工方法的优点是:对既有道路上的行车影响小。
目前,路面下顶涵施工的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
1. 无管棚支护情况下,直接顶入涵体,不采取任何措施(属于公知技术)的缺点是:顶涵距离受限,一般不超过35米,顶进过程中涵周土体随顶进被涵体带走,由于无润滑和保压措施,顶进阻力大,涵体摆尾严重,由于频繁纠偏,不仅严重影响了顶进精度,也加大了涵体周边与土体的空隙,加之为减少阻力,常常出现不得已的超挖现象,导致涵周土体下沉。若顶进速度过快,则出现地面隆起,若掌子面超挖则路面下沉。
2、小管棚支护条件下顶进涵体,情况较第一中情况稍好,管棚直径一般为70-180mm,在长距离顶进时,由于管棚直径较小,挠度大,对地面支撑强度不足,加之顶涵阶段没有注浆润滑措施,情况一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发生,威胁路面安全。
3、大管幕支护顶推箱涵技术,其缺点是:钢管直径一般在600-1000mm左右,管幕施工完成后,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管幕自身强度高,挠度小,同时,在钢管两侧设有锁扣,通过公母扣的互锁对管幕外侧滞水进行有效阻止,使管幕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另外,通过锁扣增加管幕的整体刚度,在实际施工中钢管进洞口保压密封困难,互锁后顶力急剧增加,且无法进行纠偏。另外,在顶管及顶涵前没有路基土体注浆加固措施,路基土体仍处于松散状态,顶进阶段没有采取润滑和保压措施,不仅顶进阻力大,精度不准,同时由于无端头封堵和保压措施,与涵体接触的土体不断被涵体带走,引起路面较大沉降和严重裂缝;该工法于2003年首次在上海使用并成功实现贯通,印证了该工艺的实用性,也开创了国内管幕顶涵法穿越地面建筑的先河,由于其具有工期短、占地少、不破坏交通道路诸多优点,在国内市场逐渐得到拓展,但由于该工艺在国内尚处于初期阶段,很多细节还正在逐渐成熟和完善,尤其在保证路面高程和顶进精度上,与理论目标值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穿越后的路面沉降值均较大,对高速公路及路面建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基于目前顶涵穿越高速公路技术的实际状况,需要设计一种综合各种控沉和减阻措施工法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国内目前尚无此类技术文献报道和实施成功的案例。具体包括:1、目前国内尚无自下向上打管、在公路面板下注浆控沉的实例记载,2.目前国内尚无在顶涵时,同时加固土体注浆和帷幕堵水注浆的实例,3.目前国内尚无在公路顶涵时,在 涵体 两端密封保压润滑减阻成功的实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顶涵过程中路面沉降大、中后期顶进困难的难题,提供一种在顶涵过程中钢管幕支护+保压润滑+综合注浆工法。通过本方法所采取的措施,实现对管幕施工中盾头泥水仓压力的控制、有效堵水、控制沉降、对已发生的沉降空隙填充水泥浆进行顶升路面、减少涵表面与土体摩擦阻力和防止润滑浆流失及强化润滑效果。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综合注浆保压加管幕支护的箱涵顶推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顶涵施工工作面上采用管幕支护下顶推箱涵,同时采取综合注浆、润滑减阻措施和保压措施控制路面沉降,所述工法,包括管幕支护下顶推箱涵、多处综合注浆、在箱涵及钢管周围形成保压润滑膜和路面下注浆微调控减少路面沉降的控制步骤。
所述管幕支护下顶推箱涵的步骤包括:
步骤1、沿涵体周侧浇筑钢筋混凝土保压梁,保压梁兼做为框架梁,预先做好钢管进出洞口,做好保压胶圈,用直径970mm的钢管排列围成一个口字型的管幕,钢管采用顶管技术用微型盾构机水平顶进土里,并对管幕间缝隙进行注浆闭水;
步骤2、预制箱涵顶进启动,边顶进边出土,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顶进过程中,始终保持钢刃角位置欠挖500mm,确保钢刃角切土顶进,这样将预制好的箱涵被顶进钢管围成一个矩型的管幕内;
把箱涵顶进钢管围成一个矩型的管幕内,
箱涵下边沿与下边外围排列的钢管之间不留空隙;
箱涵上边沿与其外围排列的钢管之间留有250mm的空隙;
箱涵左边沿与其外围排列的钢管之间留有265mm的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4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计算机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远程指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