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取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5547.1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军 |
主分类号: | B60L5/38 | 分类号: | B60L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车取电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但电动车所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电动车的充电也需要随车配置充电器,在家中、车棚等场所使用220V交流电源对其进行充电,不但操作烦琐而且比较耗时,专利号200510044223.9中所述技术方案,是一种在间隔设置正负导电板的供电路面上行驶的两轮电动车,使用这种供电路面的电动车需要对其进行较大的变动,而且需要使用一种导电的轮胎,不仅每辆电动车的取电成本增加,而且制造复杂,不利于该技术方案的推广,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方案中的取电装置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实用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取电装置,可以克服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取电中的不足,它能让采用这种从路面取电技术的电动车制造成本更低、变动更少,并在技术推广中实施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取电装置,它包括电动车的车架、前叉、后上叉,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前叉和后上叉上分别设有一个取电安装支架,其上设有驱动装置和滑槽,一个伸缩杆设在滑槽中,在伸缩杆的端部设有绝缘联接件联接一个弹性的取电头,驱动装置驱动伸缩杆伸缩,其端部的取电头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
所述在伸缩杆的一侧设有齿条,一个减速电机设置在取电安装支架的端部,其输出轴上设有蜗杆驱动齿条沿滑槽伸缩。
所述在前后取电安装支架上分别设有一个双向气缸,在每个气缸杆的端部设有绝缘联接件联接一个弹性的取电头,在取电安装支架上设有一个压缩机为双向气缸供气,气缸杆伸展使其端部的取电头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
所述在每个伸缩杆的端部设有绝缘联接件铰接一个取电头,前后取电头上分别设有导线联接电动车的控制器,在伸缩杆端部的绝缘联接件上铰接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取电头的端部铰接。
所述取电安装支架的滑槽上设有位置传感器,其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接在驱动装置的控制回路中。在电动车上设有点动按钮、供电继电器A和B,当车辆进入供电路面时,点动按钮使供电继电器A接通车载电源向驱动装置供电,取电头接触供电路面后,供电继电器A自动断电,当车辆驶出供电路面后,供电继电器B自动接通车载电源使驱动电机反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每个取电安装支架设有上下二个固定件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叉和后上叉上,在每个取电安装支架内设有与伸缩杆截面相同的滑槽,在取电安装支架侧面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伸缩杆的位置传感器,一个是收缩位置传感器,一个是伸展位置传感器,分别控制伸缩杆的伸展和收缩位置,当伸缩杆伸展到位时,取电头应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在每个取电安装支架的下端设有一个驱动装置,它包括减速电机和蜗杆,在伸缩杆的侧面设有齿条,它与蜗杆啮合,蜗杆和齿条之间具有自锁功能,在伸缩杆的端部设有一个绝缘联接件,上下分别设有一个铰接孔,上孔铰接有一个减振器,下孔铰接一个取电头,取电头为圆弧形,减振器的一端与取电头的一端铰接,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的极性转换电路。
如果采用气缸驱动和气缸杆伸缩,气缸设置在取电安装支架上,可将压缩机设置在气缸的侧面,压缩机由供电路面提供电力,压缩机上设有一个小型的储气装置,当电动车离开供电路面后,储气装置给气缸供气使气缸杆收缩,当电动车进入供电路面时,按下车把上的按钮,气缸供气使气缸杆伸展,其端部的取电头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启动压缩机供气使气缸保持压力,气缸杆保持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当气缸杆伸展到位后,取电头在减振器作用下绕绝缘联接件上的铰轴旋转,在行驶中实现与供电路面的可靠接触。
取电安装支架的滑槽上设有位置传感器,其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接在驱动装置的控制回路中。在电动车上设有点动按钮、供电继电器A和B,当车辆进入供电路面时,点动按钮使供电继电器A接通车载电源向驱动装置供电,取电头接触供电路面后,供电继电器A自动断电,当车辆驶出供电路面后,供电继电器B自动接通车载电源使驱动电机反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军,未经梁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5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