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油汀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7727.3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4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董越君;喻应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李昕巍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汀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暖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无油汀及该无油汀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人们居家生活的重要电器。包括电热油汀和无油汀(oil-free radiator)。
电热油汀取暖器简称电热油汀,是一种充油式取暖器,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空间加热器。
电热油汀主要由密封式电热元件、金属加热管、铁散热片、控温元件、电源开关、指示灯等组成。这种取暖器是将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管或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被空气冷却的导热油下降到电热管周围又被加热,开始新的循环。
电热油汀的最大特点是所散发的热量较大,即使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也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同时它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无电器运行噪声。电热油汀取暖器的表面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85℃,即使触及人体也不会造成灼伤,适合于人体有可能直接碰触的场所取暖。
但是,电热油汀的预热时间较长,并且功率过大。而且,使用不当或老化时容易出现漏油的现象,污染环境。
基于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开发出了无油汀,其不需使用导热油,而是由加热元件直接加热从腔体底部进入的空气,加热后的空气从腔体顶部的散热孔中逸散出去而散热,形成对流。无油汀有很好的取暖效果,但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现有技术的无油汀,由于其具有散热孔的顶部是高温区域,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使用者误触时会被烫伤,降低了无油汀使用的安全性。
2、现有技术的无油汀,主要靠顶部的散热孔散热,而侧面散热效果不佳,有时坐在无油汀旁边的人也感觉不到温暖。
综上,现有技术的无油汀存在顶部需要进行防护和侧面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无油汀,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油汀存在的顶部需要进行防护和侧面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目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油汀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油汀存在的顶部需要进行防护和侧面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油汀,所述无油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底板、两侧壁、前盖和后盖,所述顶板均匀的布置有散热孔;腔体,由所述壳体围成,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所述无油汀还包括:多个散热片,垂直于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侧壁。
一种本发明的无油汀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形成所述无油汀的壳体及腔体,并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所述加热元件;步骤S2:将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壁,其中所述散热片的顶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板。
一种本发明的无油汀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将一片状单体的边缘钝化,将所述边缘内部的所述片状单体沿纵向中线分开,分别向两侧进行90度翻折,形成多个侧壁-散热片单体;步骤S2:依次连接各所述侧壁-散热片单体形成所述无油汀的散热片-侧壁组合体;步骤S3:安装所述顶板、底板、加热元件、前盖和后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无油汀,通过在无油汀的壳体上加装散热片,同时解决了无油汀顶部防护和侧面散热的技术问题,使得无油汀的使用更具人性化,更具有安全性,增大了散热面积。而本发明无油汀的制造方法,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简化了无油汀的制造工艺,降低了无油汀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油汀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油汀的散热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油汀的散热片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油汀的散热片的第一种边缘钝化形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油汀的散热片的第二种边缘钝化形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油汀的散热片的第三种边缘钝化形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油汀的侧壁-散热片单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油汀的多个侧壁-散热片单体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7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青少年儿童近视驼背预防仪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层析成像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