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7857.7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38 | 分类号: | A01N43/38;A01P13/00;A01N4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草 组合 及其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面积达3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主省、区。玉米的年产量达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然而,玉米田的杂草发生普遍,种类繁多,草害可导致严重的减产。因此,玉米田中除草剂的使用非常普遍。
氟胺草酯,其化学名称为[2-氯-5-(环己-1-烯-1,2-二甲酰亚胺基)-4-氟苯氧基]乙酰戊酯,属酞酰亚胺类,是一种广谱性触杀型苗后除草剂,用于除杀龙葵、藜、牛繁缕、苋属杂草、斑地锦等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其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药剂被敏感杂草叶面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植株组织,引起原卟啉积累,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禾本科植物吸收后能很快的进行代谢分解使之失效,故表现较强的抗药性。对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比较安全,氟胺草酯在土壤中经微生物较快分解后消失,用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15-20天死亡。
噻草酮,化学名为(±)2-(1-(乙氧亚氨基)丁基)-3-羟基-5-噻烷-3-基环己-2-烯酮,属于新型阔叶田高活性烷基环己烯基酮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通过杂草根和叶吸收后,在植株内传导,使杂草停止生长,而后枯死。噻草酮杀草谱广,可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鼠尾看麦娘、黑麦草、自生禾谷类、大剪股颖,可用于玉米田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玉米田杂草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杂生长,单用噻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优异,但对阔叶杂草无效。而且农药单剂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杂草产生抗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该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增效作用显著,扩大了杀草谱,大大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具有使用时期宽、安全、高效、持效期长、环保等优点,并且延缓了杂草抗药性的产生,能够有效防除玉米田的大部分杂草,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防效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草组合物,由氟胺草酯和噻草酮组成。
氟胺草酯,其化学名称为[2-氯-5-(环己-1-烯-1,2-二甲酰亚胺基)-4-氟苯氧基]乙酰戊酯,属酞酰亚胺类,是一种广谱性触杀型苗后除草剂,用于除杀龙葵、藜、牛繁缕、苋属杂草、斑地锦等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其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药剂被敏感杂草叶面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植株组织,引起原卟啉积累,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禾本科植物吸收后能很快的进行代谢分解使之失效,故表现较强的抗药性。对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比较安全,氟胺草酯在土壤中经微生物较快分解后消失,用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15-20天死亡。
噻草酮,化学名为(±)2-(1-(乙氧亚氨基)丁基)-3-羟基-5-噻烷-3-基环己-2-烯酮,属于新型阔叶田高活性烷基环己烯基酮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通过杂草根和叶吸收后,在植株内传导,使杂草停止生长,而后枯死。噻草酮杀草谱广,可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鼠尾看麦娘、黑麦草、自生禾谷类、大剪股颖,可用于玉米田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氟胺草酯和噻草酮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由氟胺草酯和噻草酮组成的除草组合物扩大了杀草谱,能同时防除玉米田的大部分杂草,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防效增强,同时还具有使用时期宽、持效期长、对环境安全的优点。
不同除草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而相加作用就是其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质的效果,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7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