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8621.5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阎秀恪;彭志华;张艳丽;谢德馨;白保东;张殿海;任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12 | 分类号: | G01R33/1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周楠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工 钢片 及其 组合 结构 不同 应力 方向 特性 测量 装置 | ||
1.一种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主磁路模块、压力测量模块、压力加载模块、信号检测模块、支撑模块构成,主磁路模块设置在支撑模块上,主磁路模块的外侧及上方设有压力测量模块和压力加载模块,信号检测模块设置在主磁路模块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磁路模块由两个上下垂直的C型铁轭构成,即第一C型铁轭(3)和第二C型铁轭(4),C型铁轭一端是可以活动的可移动铁轭,第一C型铁轭(3)一端是第一可移动铁轭(1),第二C型铁轭(4)一端是第二可移动铁轭(2),可移动铁轭由上下两块完全一样的低损耗晶体电工钢片叠制而成;第二C型铁轭(4)的端口缠绕X方向上的励磁线圈(21、26),第一C型铁轭(3)的端口缠绕Y方向上的励磁线圈(18、22);第一可移动铁轭(1)上设有两个夹件,第一夹件(5)和第二夹件(6),第二可移动铁轭(2)上也设有两个夹件,第三夹件(7)和第四夹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加载模块包括压力加载器(14)、压力或拉力加载器、压力施加板,压力加载器(14)设置在支撑台(16)上方,第一压力或拉力加载器(12)固定在第二夹件(6)上、第二压力或拉力加载器(13)固定在第四夹件(8)上,第一压力施加板(19)、第二压力施加板(27)和第三压力施加板(38)均设置在支撑台(16)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测量模块主要由压力测量器构成,第一压力测量器(9)和第二压力测量器(20)设置在支撑柱(15)上;第三压力测量器(11)设置在支撑台(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检测模块为单片检测模块或叠片检测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单片检测模块放置在两个C型铁轭和两个可移动铁轭中间,由四个线圈绕组组成,其中两个用来测量磁通密度的感应线圈为X方向磁通密度检测线圈(24)和Y方向磁通密度检测线圈(25),另外两个(31、32)用来测量磁场强度的感应线圈为X方向磁场强度检测线圈(31)和Y方向磁场强度检测线圈(32);被测电工钢片(23)放置在主磁路模块两个C型铁轭的缺口处,被测电工钢片(23)中心区域等距离冲有四个圆孔(29),X方向磁通密度检测线圈(24)和Y方向磁通密度检测线圈(25)相互垂直穿过圆孔(29)缠绕在被测电工钢片(23)上;紧贴被测电工钢片(23)的四个圆孔(29)中心下方放置有支架板(30),X方向磁场强度检测线圈(31)和Y方向磁场强度检测线圈(32)相互垂直缠绕在支架板(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叠片检测模块放置在两个C型铁轭和两个可移动铁轭中间,包括支架盒(35),支架盒(35)的外面均匀的缠绕了两套绕组,用来测量磁通密度的绕组为磁通密度检测线圈(36)和用来测量磁场强度的绕组为磁场强度检测线圈(37),支架盒(35)里面放置有电工钢片叠片(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片及其组合结构不同应力方向的磁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模块包括支撑件(17),支撑柱(15),支撑台(16),底座(39),支撑架(40)和升降器(10);四根支撑柱(15)、四个支撑件(17)固定在底座(39)上,支撑架(40)固定在四根支撑柱(15)上,支撑台(16)固定在四根支撑柱(15)顶部;升降器(10)固定在底座(39)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86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胶态锂电池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