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漆包线漆中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1104.3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宗祥;刘卫平;谢飞;唐杰;宋孝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恒达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28;C08F220/06;C08F2/38;C08F2/06;C08F2/04;C09D7/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363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酸酯 共聚 物流 及其 制备 方法 漆包线 中的 应用 | ||
1.一种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由以下A、B、C、D、E五种组分组成:
A组分为碳原子数在4~18的丙烯酸酯单体;
B组分为含有羧基基团或羟基基团的丙烯酸或丙烯酸酯类单体;
C组分为过氧化物或偶氮类自由基引发剂;
D组分为分子量调节剂;
E组分为溶剂;
上述组分的加入量按质量计算为:A组分为100份,B组分为5~30份,C组分为A、B之和的0.1~1%,D组分为A、B之和的0.3~3%,E组分为A、B之和的100~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酯辛酯、丙烯酸二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组分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D组分为十二烷基硫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组分为甲苯或二甲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E组份一次性加入带有搅拌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釜式反应器中,然后搅拌,通入氮气置换釜式反应器内的空气并预热E组份至90~100℃,氮气的通入需保持至整个反应过程完成;
2)、将A、B、C、D组分预先混合,混合后取混合物总质量的25%加入釜式反应器内,在一小时内升温至105℃~110℃,在观察到体系出现明显的自加速效应后,保持温度105~110℃,在三小时内滴加完成剩余的A、B、C、D组分混合物;
3)、A、B、C、D组分混合物全部添加完成后,升温至120℃并保持温度三小时;
4)、测定A组分和B组分由液态转化为固性物的转化率达99%以上后,在一小时内降温至40℃,然后出料并过滤反应液即制得所述流平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氮气导管、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釜式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置换釜式反应器内的空气并保持至整个反应过程完成;
2)将A、B、C、D组分预先混合,混合后取混合物总质量的25%加入釜式反应器内,搅拌并升温至105℃~110℃,保持温度在105~110℃一小时,观察到体系出现明显的自加速效应后,将剩余的A、B、C、D组分混合物分4~5次在4小时内添加到釜式反应器内,添加完成后升温至120℃并保持温度三小时;
3)接着将釜式反应器内经反应的混合物降温至95℃~100℃,加入E组分,搅拌兑稀;
4)E组分加入完成后降温至40℃出料并过滤反应液即制得所述流平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在漆包线漆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一定量的聚氨酯漆或聚酯亚胺漆为漆包线漆;
2)把质量为漆包线漆总质量0.5~2.5%的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流平剂添加入漆包线漆中;
3)搅拌均匀;即可投入漆包机的漆液储槽供给包漆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恒达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恒达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1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改性方法
- 下一篇:反向悬浮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