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弹簧乳液泵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1315.7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艺 |
主分类号: | B65D47/34 | 分类号: | B65D47/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弹簧 乳液 及其 使用方法 | ||
1. 一种外置弹簧乳液泵,该乳液泵的泵体(2)一端与吸管(1)连接,另一端与大圈(6)连接,大圈的泵体侧内径设有螺纹孔,泵体内设有阀针(4)、活塞(5)、阀杆(10),所述阀杆的一端伸出泵体、大圈与压嘴(11)凹凸筋位扣合连接,弹簧(8)设置于泵体外径的大圈与阀杆之间,泵体设有进气孔(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圈(6)的压嘴侧圈口设有向圈口两侧延伸的延展套筒,延展套筒的活塞(5)端口内径设有阀杆套筒,延展套筒与阀杆套筒之间设有弹簧槽(604),弹簧槽内的弹簧另一端与阀杆(10)压嘴侧一端的端口外径限位筋沿相抵;大圈的吸管侧延展套筒外径与泵体(2)的泵口内径凹凸筋位扣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4)的钉帽端与活塞(5)的一端相抵配合密封;阀针的针杆穿过活塞插入阀杆(10)另一端的端口内,针杆的末端与阀杆端口的内壁扣合,扣合处设有出水槽(1002),阀针、活塞、阀杆连为一体;泵体(2)吸管端的内径端口设有塑料弹套(3),塑料弹套呈圆盘形,塑料弹套的外径与泵体的密封凸圈筋(202)扣合,塑料弹套的中心设有弹性封塞(302),弹性封塞通过弹性孔片(301)与塑料弹套的外圈胶位连为一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4)钉帽端的限位密封槽圈(402)与活塞(5)一端的环槽圈(503)跳动密封配合,阀针设有圈胶(403),圈胶处设有开口,活塞另一端的密封圈筋(501)与阀杆(10)活塞端的底端内壁(1001)过盈密封滑动套合;阀针的针杆末端设有扣槽圈(401),阀针的扣槽圈与阀杆端口内的圈扣筋(1003)扣合,阀杆的出水槽(1002)设置于阀杆端口的圈扣筋内壁与阀针的外壁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4)的针杆至少一侧设有切侧面,所述切侧面与阀针的限位密封槽圈(402)开口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的进气孔(201)设置于活塞(5)初始状态的泵体中间位置,活塞的活塞圈(502)一端圈口与大圈的内圈壁(601)之间过盈配合密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圈(6)中延展套筒泵体侧外径设有凸圈筋(602),凸圈筋与泵体(2)中泵口内径的密封凹圈筋(204)凹凸扣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圈(6)的泵体侧螺纹孔内径底圈设有泵圈槽(603),泵圈槽与泵体(2)中泵口外径的盖沿(203)外径扣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嘴(11)与大圈(6)之间的弹簧(8)外径设有夹子(9),夹子与大圈的压嘴侧圈口外壁扣合。
9.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圈(6)的活塞(5)侧延展套筒与泵体(2)密闭扣合,大圈的阀杆套筒内壁与阀杆(10)的外壁密闭套合,活塞的外壁与泵体的内部密闭套合,活塞通过阀针(4)与阀杆连为一体;按压压嘴(11),压嘴带动阀杆向下运动,阀杆带动活塞、阀针同时向下运动,弹簧(8)发生形变,泵体内压强增大,泵体内吸管(1)端的塑料弹套(3)密闭,泵体内的液体通过活塞与阀针之间的间隙进入阀杆,并依次通过阀杆、压嘴挤出;松开压嘴,阀杆、阀针、活塞通过弹簧复位,泵体内压强减小,塑料弹套打开,液体通过吸管、塑料弹套进入泵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置弹簧乳液泵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与阀针(4)之间的间隙设置于阀针上圈胶(403)的开口,以及圈胶的开口对应的阀针切侧面;阀针的一端通过圈胶,以及圈胶开口处的限位密封槽圈(402)与活塞的环槽圈(503)跳动密封配合,阀针的一端通过扣槽圈(401)与阀杆(10)端口内的圈扣筋(1003)扣合,从而阀针、活塞、阀杆连为一体,受力同时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艺,未经黄建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3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丙烯酸五溴苄酯单体的方法及其聚合
- 下一篇:精制绿原酸类组合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