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1770.7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6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诗;毕俊凤;刘书会;屈冰;杨培杰;王庆华;李敏;邓玉珍;邹文勇;罗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河道 油藏 类型 油气 汇集 条件 地球物理 表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浅层河道砂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含油气性检测手段单一、多解性强等问题集成开发了一种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多年的综合研究认识到,继承性构造脊背景上与断层相连接的河道砂体易于成藏。
针对河道砂体油藏类型,前人提出了“网毯运聚”理论,指出“砂体与油源大断层和低级序油源断层对接控制成藏”的新认识。在该理论认识的指导下,当前引进软件使用的技术方法尚难以满足河道砂油藏勘探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油源断裂网的精细刻画,对小断层的识别精度低,难以解释有些井离大断层远却仍然可以成藏;二是尽管认识到构造脊对油气的输导作用,但缺少对构造脊进行矢量表征的方法;三是只注重砂体的含油性检测,在地质规律指导下,利用砂体与断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油气的宏观有利区力度不够。
对河道砂体油藏类型而言,油源断裂网的精细刻画始终都是重中之重,相干技术可以为断层解释提供最直接的解释依据。相干技术的算法主要有第一代(C1)、第二代(C2)和第三代(C3)相干算法。理论上,C3算法较C1、C2算法优越,因为前者是在子空间计算,当信号超过附加的高斯噪声水平时,它能将噪声消除掉。但是在地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如盐丘的翼部,没有考虑倾角的C3算法却没有C2算法效果好,而考虑倾角的C3算法仅与C2算法效果相当。从经济效益看,C3算法的计算量却比C2算法大得多。近年来,随着地震技术的成熟和数学、信息科学等新领域知识的引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倾角、曲率等构造属性,也可以用来分析断层的展布。由于不同算法对断层的刻画能力不同,针对断距小、横向分布范围有限的小断层的识别需要更先进的相干算法。
对油气运移路径的指示方法,前人提出了基于地化指标和基于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技术。由于专业性强,对一般解释人员来说,不容易操作和掌握。对浅层河道砂体来说,在相同的储盖组合条件下,有利的构造背景仍是成藏的有利场所之一。断层、构造脊、不整合面以及渗透性好的砂体是输导油气的通道,寻找油气运移路径就是要对以上几个地质要素的刻画。
砂体的含油性预测技术主要有瞬时频率属性、吸收衰减属性以及叠前AVO属性、弹性反演等技术。总体来说,这些技术对气层检测结果较好。对薄的油水层,不可避免地存在多解性强。砂体的含油性预测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仅靠油气检测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勘探的需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地质理论为基础,从油气运移与聚集的条件入手,对河道砂体含油性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预测与综合评价,降低多解性,为井位部署提供有利目标。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先进的数学算法及信号处理手段进行合理表征及综合分析,指示含油气的宏观有利区的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该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构造脊表征;步骤2,刻画油源断裂网;步骤3,进行砂体批量自动追踪;步骤4,进行断-砂配置分析;以及步骤5,进行含油有利区综合预测。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基于流体势原理,开发构造梯度矢量图形表征技术,反映构造的起伏变化,直观指示出空间上继承性变化的构造脊位置。
在步骤1中,首先对层位进行精细解释,通过时深转换到深度域,计算梯度属性;同时根据研究区内烃源岩发育层段及部位,给定出目的层系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并且用物性数据及砂地比数据来约束,模拟油气可能运移的路径及聚集场所。
在步骤2中,为了识别小断层,采用了改进后的C3算法,采用基于相似性算法估计各点的视倾角,然后在大于10倍的分析窗口内计算视倾角的平均值,再在该分析窗口内,以分析点为中心,沿着区域平滑后的视倾角计算地震数据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及相干值,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7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