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雾剂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1947.3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3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少飞;徐伏宇;李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34 | 分类号: | B05B1/34;B05B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雾剂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气雾剂喷头。
背景技术
在我国,气雾剂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气雾剂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对雾化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现有的气雾剂的生成主要是一次性引入一定压力的液体,并由喷孔喷出形成雾场。但这样通过一次型雾化技术形成的雾滴粒度较大,没有达到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雾化效果,浪费喷液的同时也满足不了所需的粒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的气雾剂喷头通过一次型雾化技术形成的雾滴粒度大,不能达到雾化效果的同时浪费喷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雾滴粒度小、雾化效果好、节约药品的新型气雾剂喷头。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气雾剂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主体包括带有喷孔的弧形头部、双层的进液管、分流导柱,所述的弧形头部设置在所述的进液管的一端,并且所述的头部与所述的进液管一体成型,所述的进液管的外层与罐体相连、内层伸入罐体内部;所述的分流导柱分为前分流段和后分流段,所述的前分流段与所述的进液管的内层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的间隙形成雾化室;所述的后分流段与所述的内层的内壁贴合,所述的后分流段的侧壁表面设置进液道,所述的进液道的一端与雾化室连通、另一端与罐体连通;所述的弧形头部的喷孔通过出液道与雾化室连通。
分流导柱的中心轴与进液管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的后分流段侧壁表面设置螺旋形进液道。
所述的后分流段侧壁表面设置3-4条进液道。
所述的弧形头部设有3-4条与雾化室连通的螺旋形出液道。
所述的弧形头部的喷孔为圆形,并且所述的喷孔与流体经出液道射出后雾点重合。
使用时,通过手动按压喷头主体使一定压力的流体首先撞击分流导柱的后分流段的端面,经撞击后流体进入分流导柱表面的螺旋形的进液道,流体进入进液道后流速增加;高速的流体通过螺旋进液道之后进入雾化室,在进入雾化室的同时,流体开始雾化,并形成一定粒度的小液滴,通过雾化室后,流体完成第一次雾化;接着液滴进入喷孔附近的螺旋形出液道,液滴通过螺旋形出液道后从喷孔的喷出的液滴完成第二次雾化,经喷孔喷出后得到符合粒度要求的液滴,整个雾化过程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气雾剂罐喷雾效果不好,或者是达不到预期喷雾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出液道的结构图(其中,箭头代表流通的流向)。
图3是流体在本发明内部的流动行程图(其中,箭头代表流通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照附图: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气雾剂喷头,包括喷头主体1,所述的喷头主体1包括带有喷孔111的弧形头部11、双层的进液管12、分流导柱13,所述的弧形头部11设置在所述的进液管12的一端,并且所述的弧形头部11与所述的进液管12一体成型,所述的进液管12的外层121与罐体相连、内层122伸入罐体内部;所述的分流导柱13分为前分流段131和后分流段132,所述的前分流段131与所述的进液管12的内层122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的间隙形成雾化室14;所述的后分流段132与所述的内层122的内壁贴合,所述的后分流段132的侧壁表面设置进液道1321,所述的进液道1321的一端与雾化室14连通、另一端与罐体连通;所述的弧形头部11的喷孔111通过出液道112与雾化室14连通。
分流导柱13的中心轴与进液管12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的后分流段132侧壁表面设置螺旋形进液道。
所述的后分流段132侧壁表面设置3-4条螺旋形进液道。
所述的弧形头部11设有3-4条与雾化室14连通的螺旋形出液道112。
所述的弧形头部11的喷孔111为圆形,并且所述的喷孔112与流体经出液道射出后雾点重合。
使用时,通过手动按压喷头主体1使一定压力的流体首先撞击分流导柱13的后分流段132的端面,经撞击后流体进入分流导柱13表面的螺旋形的进液道1321,流体进入进液道1321后流速增加;高速的流体通过螺旋进液道1321之后进入雾化室14,在进入雾化室14的同时,流体开始雾化,并形成一定粒度的小液滴,通过雾化室14后,流体完成第一次雾化;接着液滴进入喷孔111附近的螺旋形出液道112,液滴通过螺旋形出液道112后从喷孔111的喷出的液滴完成第二次雾化,经喷孔喷111出后得到符合粒度要求的液滴,整个雾化过程结束。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性好的帐篷
- 下一篇:自然循环多功能气体抬升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