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防枯草芽孢杆菌株SH7的发酵培养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培养所得生防枯草芽孢杆菌SH7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3461.3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廷昌;王静;杨玉文;王铁霖;孔凡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P1/0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 芽孢 杆菌 sh7 发酵 培养 方法 使用 所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生防枯草芽孢杆菌株SH7的发酵培养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培养所得生防枯草芽孢杆菌SH7。
背景技术
烟草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最显著的症状是枯萎,且枯萎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病即可造成全株死亡,是烟草上一大毁灭性病害。目前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在多发病区旱地烟田的发病率为30%-50%,特别是旱地重茬连作烟田的发病率为50%以上;尤以华南烟区为害严重,个别年份暴发流行。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和为害范围有向北方烟区扩展的趋势,在山东、河南、陕西及辽宁等省都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较重。目前该病造成的损失已居各类病害的第四位,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尤其近年以来由根结线虫造成的伤口引起的青枯病、黑胫病复合侵染的危害呈上升趋势,造成烟田严重减产。鉴于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越来越被重视。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烤烟的主要产区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区的近900个县市。其中,云南省是我国烟草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中国烟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全国良种化面积达到9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
在烟草生产上病害是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烟草细菌性青枯病又称“烟瘟”,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病害,主要侵染烟草根部和茎,也可侵染叶片;在苗床和大田均能发生,常造成烟株大片枯萎死亡,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1864年印度尼西亚首先报道在烟草上引起毁灭性的损失;在美国,1880年首次发现此病,1910年大面积流行,随后美国一些农场被迫停止种烟。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等湿热地区;我国烟草青枯病菌的地理分布长江以南发生居多,依发病高低可划分为4个区,多发病区包括广东、江西、福建、湖南、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区;次发病区包括贵卅、湖北;偶发病区包括云南、河南、山东、陕西、辽宁;其余为无病区,各区的划分是相对的,区间存在过渡带;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
烟草细菌性青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50多个科200余种植物,是番茄、马铃薯、 烟草、花生、甘薯、茄子、生姜、香蕉以及一些贵重药品和花卉等植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大多数禾本科植物及棉花、甘薯和麻类作物不受侵染。病菌主要在土壤和堆肥中越冬,也可以潜伏在种子、根际或生长着的寄主体内越冬;一般条件下,是从根部伤口侵入,不能从气孔侵入。青枯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中的病菌,这些病原菌靠雨水、排灌水、病土、带菌苗、疫苗、人畜、生产工具及昆虫进行扩散远距离传播。
烟草青枯病在苗床和大田均能发生。主要侵染烟株根、茎,也可侵染叶片,染病叶片初期仍为绿色悬挂在茎上,故称“青枯病”;天气炎热时,病株的叶片呈不规则的灼伤,叶片变干,边缘脱落。病株的茎呈直立状,茎上垂着死亡的叶片。土壤湿度大时,根软腐发粘,致使全株枯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3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