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腔电蓄热器及风光电蓄热互补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3488.2 | 申请日: | 2013-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1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11/00 | 分类号: | H05B11/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腔电 蓄热器 风光 蓄热 互补 电站 | ||
1.三腔电蓄热器,包括发电系统、电热转换器、固体粒块,壳体,保温材料等,其特征是:
至少包含有一个容器,容器内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腔体,一个为蓄热腔体,一个为换热腔体,一个为加热腔体,在蓄热腔体内设置有蓄热材料;在加热腔体内设置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器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在加热腔体与蓄热腔体之间设置有换热器件,可以将加热腔体的热能与蓄热腔体进行交换,将热能加热蓄热腔体,实现热能的储存;
在换热腔体上设置有流体进口以及出口,流体从进口进入到容器内部,并通过换热器件与蓄热材料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高温流体从出口流出,实现热能的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电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器件选择自下列一种或多种:
A、电阻丝,利用金属的电阻产生热能的器件
B、电热陶瓷;
C、电感加热器,电磁感应产生热能的器件;
D、微波电热转换器,设置有微波发生器,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E、通过电解水装置将电能转换为氢气以及氧气,然后再通过燃烧产生热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腔电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腔体与蓄热腔体的换热器件或者蓄热腔体与换热腔体的换热器件,选择下列一种:
A、流体管道换热:设置有蓄热材料与加热腔体之间的多个管道,或者蓄热腔体与换热腔体之间的管道的多个管道,管道的进口与出口相互连通,使得流体可以在管道内流动;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蓄热腔体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换热腔体内或换热腔体内;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器件加热流体,将流体在流体管道内进行循环,实现热能的交换;
B、热管换热:采用重力热管或循环热管,重力热管的蒸发段设置在加热腔室内,冷凝段设置在并蓄热腔体内,并与蓄热材料进行紧密连接进行换热;对于循环热管热管的部分壳体设置在蓄热材料腔室内,其余部分设置在加热腔室,并与流体进行换热;热管工作介质根据需要选取10-1200度的热管工作介质;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器件直接加热重力热管的蒸发段或者循环热管的吸热部分,通过热管加热蓄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电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热材料选择自下列一种或多种:
A、固体粒块蓄热材料;所述的固体粒块为由金属或非金属或其混合物组成的颗粒或者/和砖块,或者自然界存在额度沙粒、鹅卵石、小石块,固体粒块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菱形、扇形、不规则现状;在固体粒块上加工有凹或/和凸部位,或者在固体粒块上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或者与其他器件连接的连接装置;
B、流体蓄热材料;包括液体、气体、等离子体或其混合物;
C、液态金属蓄热材料;
D、混凝土蓄热材料;
E、熔融盐蓄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电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能包括至少下列一种发电系统所产生的电能:
A、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B、风电发电系统,
C、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电发电系统;
D、传统煤、油、气发电方式所发电系统;
E、生物质发电的发电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电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流体选择自至少下列一种:
A、气体;
B、液体,包括导热油;
C、熔融盐;
D、液态金属,包括温度500度以下为液态的金属;
E、等离子体;
F、超临界体。
7.一种风光电制蓄热互补电站,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三腔电蓄热器,以及至少包含有一组第一发电系统,选择自下列一种:
A、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B、风电发电系统,
C、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电发电系统;
D、传统发电方式所发出的波谷电;
以及至少一个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将第一发电系统的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体化蓄热器进行储存;
以及至少包含第二发电系统,将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光电制蓄热互补电站,其特征是:设置有多个发电机组,多个发电机组与多个蓄热器进行连接,多台蓄热器可以并行共同发电;高温采用背压发电机组,背压发电机组与低温发电机组进行连接,将背压发电机组的余热进行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34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