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4214.5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3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张永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供应 装置 以及 使用 喷射 | ||
本分案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09854.0、申请日为2009年3月25日、申请人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该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名称为“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主体与外部罐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液体向目标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该打印机在往复移动的托架上安装记录头,从形成在记录头中的喷嘴喷射从墨盒(液体容纳体)供应到该记录头的墨水(液体),从而在作为目标的记录介质上实施印刷。作为这种打印机,以往公知有例如以下类型的打印机,即: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托架上安装墨盒的类型(所谓的上架型);以及如权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在打印机上的托架以外的固定位置上安装墨盒的类型(所谓的离架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620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20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尤其在上架型的打印机中,由于受到托架上的安装空间的影响而墨盒的墨水容量小,因此如果要执行较大量的印刷,需要频繁地更换墨盒。因此,当执行这样的大量印刷时,不仅在墨盒的更换作业上需要人手,并且运转成本也增多。在离架型打印机中,虽然不像上架型那样频繁更换,但是要执行大量的印刷,还是需要更换墨盒。尤其,在离架型之中,用于家庭的墨盒容量比用于工作的墨盒容量小,因此用于家庭的墨盒的更换频率变多。
因此,以往有时在打印机上连接大容量的外部罐,从而改造打印机。并且,当进行了这样的改造时,由于从外部罐向打印机内部供应墨水,因此将供墨管从打印机外部引入内部。
但是,打印机是出于防音、设计等目的被框体盖覆盖的,因此只能使供墨管勉强穿过框体盖的间隙。如果供墨管硬是被弯折或者供墨管的直径比间隙粗,则供墨管会被折断或挤破,导致供墨管堵塞而无法供应墨水。
另外,如果供墨管穿过可开闭的框体盖的间隙,则会在开闭该盖时夹破供墨管,产生无法从外部罐供应墨水的情况。
虽然只要马上找出无法供应墨水的原因就能够修复,但是如果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继续印刷,则喷嘴会发生空打,成为打印机主体发生故障的原因。打印机的故障最终由打印机制造商解决,因此作为打印机制造商也不能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从外部罐向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供应液体也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二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经由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并沿所述第一框体盖或所述第二框体盖配置,由此将液体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部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框体盖和所述第二框体盖形成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预先形成有弯曲流路以适合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因此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另外,可通过由向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三流路形成的弯曲流路之中位于铅垂上部的空间来捕集气泡。
在本发明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保形性,该保形性保持所述弯曲流路的形状,以使得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盖与所述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的流路作为最大流路高度小于流路宽度的扁平流路。
这样一来,能够在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容易地配置扁平流路,并且即使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被相对开闭,也能够通过保形性来防止流路形成部件被夹入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4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铅酸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