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晕型六分裂导线间隔棒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6999.X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占清;高志野;戴梦婷;李敏;李锐海;曾嵘;田丰;高超;刘磊;杨芸;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晕型六 分裂 导线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线夹处的防电晕特性的分裂型导线间隔棒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在雨淞、大风、大雪暴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容易引发线路导,地线覆冰、风偏、脱冰跳跃等现象导致导线相间、相对地距离改变,造成相相间、相地间放电跳闸,并且在长时间舞动后使得线路金具、绝缘子、导线、杆塔等损坏,引起最严重的送电事故。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分裂导线都要用到间隔棒,间隔棒主要用途是限制子导线之间的相对运动及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分裂导线的几何形状。按输变电线路等级以及分裂导线的根数不同,目前所使用的导线间隔棒可分为二,三,四,六,八根导线用的五种类型。1000KV交流输变电线路分裂导线普遍采用八分裂导线间隔棒,这也是中国目前采用的最高分裂数的分裂导线间隔棒。随着1150KV电压等级交流输电线路的出现,作为1150KV交流输电技术的一种方式,紧凑型输电线路普遍采用十二分裂导线。传统的导线间隔棒一般也由六角形框架、线夹本体及线夹盖板组成,如图6所示,即为一种常规的六分裂导线间隔棒的结构,其线夹本体与框架连接处仅由一根螺钉固定,受力不顺畅,容易导致零件的扭曲甚至破坏。在收到强大拉扯力情况下容易松动,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固定作用。另外线夹和线夹盖板面与面相接处为直角棱角,曲率半径很小,不够圆滑,导致线夹表面场强分布不均,容易引起电晕放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晕型的六分裂导线间隔棒,该结构可在发生较强烈的振动时,整套系统受力顺畅,不会发生零件的扭曲破坏,同时线夹处场强不会引起电晕放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晕型六分裂导线间隔棒,包括六角形框架、六个由线夹本体及相应线夹盖板构成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的远端通过铰链销连接线夹盖板,所述框架外侧通过十字轴套与均匀分布的六个线夹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六角形框架与六个线夹本体近端对应处开有弧形槽孔,所述线夹近端同时还与框架的弧形槽孔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线夹本体的远端通过铰链销连接线夹盖板。
所述线夹本体远端可为类半球形,外侧为光滑曲面,内侧为使导线通过的半壁孔,线夹本体的近端开有安装十字轴套的类方孔和销孔,中部设有固定线夹盖的销轴;线夹盖板一端可为与线夹本体相应的类半球形,外侧为光滑曲面,内侧为使导线通过的半壁孔。
所述弧形槽孔的弧形角度约为10度;
所述线夹盖板与线夹间可设有线夹橡胶垫。
所述十字轴套与框架之间可设置橡胶柱和垫圈以增大阻尼。
为了防止使用时线缆舞动,所述框架的一端可设置防舞动装置安装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机械特性方面,线夹本体近端端与框架除通过十字轴套固定连接外,还时间与框架的之间通过销轴连接,从而在整体结构产生巨大振动时允许线夹本体产生小角度转动,从而保证受力顺畅,以防破坏分裂导线,同时起到了两点固定的作用,能承受不平衡张力,振荡及单根导线上站人时在子导线之间产生的拉,压力,在正常运行或导线发生扭矩时对导线有稳固的握力。
本发明在电气特性方面,线夹本体与线夹盖板耦合十分紧密,固定安装完成后,近似球状,各个面上的曲率半径都足够大,曲率半径足够大,保证了电场的均匀分布,从而避免了电场突变及电晕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间隔棒的线夹本体与框架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器件A-A方向的示意图;
图4a为间隔棒线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b其在B-B方向视图;
图5a为间隔棒线夹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b其在C-C方向视图;
图6a为普遍使用的传统六分裂间隔棒整体结构,图6b线夹部分D-D方向左视图;
其中1为间隔棒框架,2为线夹本体,3为线夹盖板,4为关节紧固螺母,5为防舞动装置安装孔,6为十字轴套,7为橡胶柱,8为紧固螺钉,9为销轴,10是铰链销,11为线夹橡胶垫,12为弧形槽孔,13为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6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刹车电磁助力器
- 下一篇:一种电控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