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焙火香茶粉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7138.3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2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庆翔;陈悦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焙火香茶粉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焙火香茶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焙茶又称制茶(炒茶)即用温火烘茶,是一种古制茶技术。焙茶是为了再次清除茶叶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贮存。
传统高焙火香茶粉,大致采用茶叶高温烘焙、提取、浓缩、高温喷雾等四个工序。将茶叶在高温环境下烘焙,使茶叶中的香味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挥发出来,使得加工后的茶粉具有烘焙香气。
茶粉中所含的氨基酸、糖类等,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进而得到具有浓郁的香气韵味,比如焙火香气、花香和焦糖香等。
目前采用茶叶高温烘焙的提香方法的缺点:烘焙过程,香气挥发较大,加工过程无法较好的保留原有的高焙火香气,同时茶叶提取得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焙火香茶粉的加工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一种产品得率高、品质稳定的高焙火香茶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焙火香茶粉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茶:将采摘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焙干;
2)粉碎:将上述焙干后的茶叶采用瞬间粉碎法粉碎至300-600目,制成茶粉;
3)烘焙提香:将上述茶粉放入二级温度烘焙一体化机连续经过一级烘焙和二级烘焙,得到高焙火香茶粉。
在制备高倍火香茶粉的过程中,烘焙的火功是加工工艺的关键性措施,入股采用传统的人工烘焙,烘焙的时间和温度都很难控制,因此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茶的质量不够稳定。茶粉的品质受烘焙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当烘焙温度较低,会使得加工的茶粉产生水闷味,而影响茶粉的风味及口感;而当烘焙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茶粉失水过快,茶粉色燥不够油润,感官欠奉。由于大部分的香气成分中的芳香精油类沸点均在150度以上,因此为了保留茶粉中的香味,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一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80-130℃、时间控制为10-60分钟。而为了获得焙火香气的茶粉,需要通过较高的烘焙温度以产生糖产物,因此在本发明中,二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135-180℃,时间控制为10-50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一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90-110℃、时间控制为30-40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二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135-150℃,时间控制为25-35分钟。
本发明中所述的加工方法可以是针对绿茶粉、红茶粉或其他茶类的加工方法。当加工红茶粉时,步骤1)中,揉捻后的茶叶经发酵后再焙干。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加工工艺通过控制在提香过程中采用分级的烘焙方法,避免低温或高温烘焙对茶粉品质的影响,提高了茶粉的香味、色泽和品质。通过本发明的加工工艺获得了一种产品得率高、品质稳定的高焙火香茶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列出的是本发明中的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高焙火香乌龙茶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制茶:将采摘的乌龙茶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焙干;
2)粉碎:将上述焙干后的茶叶采用瞬间粉碎法粉碎,过300目网筛,制成茶粉;
3)烘焙提香:将上述茶粉放入二级温度烘焙一体化机连续经过一级烘焙和二级烘焙,一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90℃、时间控制为40分钟,二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135℃,时间控制为35分钟;得到高焙火香乌龙茶粉。
实施例2
一种高倍火香乌龙茶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制茶:将采摘的乌龙茶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焙干;
2)粉碎:将上述焙干后的茶叶采用瞬间粉碎法粉碎,过400目网筛,制成茶粉;
3)烘焙提香:将上述茶粉放入二级温度烘焙一体化机连续经过一级烘焙和二级烘焙,一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110℃、时间控制为30分钟,二级烘焙的温度控制为150℃,时间控制为25分钟;得到高焙火香乌龙茶粉。
实施例3
一种高倍火香乌龙茶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制茶:将采摘的乌龙茶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焙干;
2)粉碎:将上述焙干后的茶叶采用瞬间粉碎法粉碎,过600目网筛,制成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7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温度传感检测的储水式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下肢血管的磁共振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