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调节平板闸阀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7351.4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勋;娄燕鹏;徐娟娟;王虎斌;丁强卫;范宜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调节 平板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闸阀,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流量调节特性和消声性能的平板闸阀。
背景技术
平板闸阀由于流动阻力小,启闭省力,阀体较短,安装位置紧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蒸汽和大直径锅炉给水管道中。然而传统的闸阀只有当闸板处于阀门全关位置的50%时,才对流量的控制较敏感,且闸板处在高速和高密度介质流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故传统的平板闸阀不宜做流量调节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调节平板闸阀。
本发明是流量调节平板闸阀,有一阀体1,阀体1内设有闸板组件17,与闸板组件17对应的阀体1内设有普通阀座3和节流阀座18,普通阀座3和节流阀座18与阀体1之间设有O型圈2,闸板组件17上端与阀杆15相连,阀杆15上套有阀盖7,阀盖7与阀杆15之间通过填料8密封,阀盖7与阀体1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密封圈14、垫片13、四开环12及支撑板11,组成伍德密封结构,阀体1上端与支架9连接,支架9上端设有伞齿轮手动驱动装置10;闸板组件17包括支撑环4,支撑环4两端设有闸盘5,闸盘5中间设有弹簧6,支撑环4上端设有卡套16。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所述的流量调节平板闸阀,其改变国内传统的只具有截断作用的平板闸阀,该平板闸阀采用开节流孔的阀座结构,不仅实现了流量调节的作用,而且由于阀座上开孔的合理布局,使该平板闸阀具有消声的作用。其采用的阀芯组件结构使闸盘与开孔阀座紧密贴合,保证流量调节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1. 阀体;2. O型圈;3. 普通阀座;4. 支撑环;5. 闸盘;6.弹簧 ;7. 阀盖;8. 填料;9. 支架;10. 伞齿轮手动驱动装置;11. 支撑板;12. 四开环;13. 垫片;14. 密封圈;15. 阀杆;16. 卡套;17. 闸板组件;18. 节流阀座。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20、21、22、23 、24、25、26、27、28、29、30为闸板组件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的流量调节平板闸阀,包括有阀体1,阀体1内设有闸板组件18,与闸板组件18对应的阀体1内设有普通阀座6和节流阀座17,普通阀座6和节流阀座17与阀体1之间设有O型圈2,闸板组件18上端与阀杆15相连,阀杆15上套有阀盖7,阀盖7与阀杆15之间设有填料8,阀盖7与阀体1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密封圈14、垫片13、四开环12及支撑板11,阀体1上端与支架9连接,支架9上端设有伞齿轮手动驱动装置10;闸板组件18包括支撑环3,支撑环3两端设有闸盘4,闸盘4中间设有弹簧5,支撑环3上端设有卡套16。所述的节流阀座(18)的孔为圆孔。所述的圆孔按等百分比流量特性分布。
所述的流量调节平板闸阀,在安装时,首先将O型圈2分别装入阀体1、普通阀座6和节流阀座17中,再将普通阀座6和节流阀座17装入阀体1内。接着将闸板组件18装配好并与阀杆15连接,然后装入阀体1内,至此主阀装配完毕。
所述流量调节平板闸阀以等百分比流量特性为例,并将调节行程分为10阶,流量特性曲线方程:
qm=qmminech
其中,qmmin—最小调节流量、qm—调节流量、h—调节行程、c—常数。
在确定流体公称压力和阀门公称直径的情况下,当闸板组件开启至位置0,此时通过节流阀座的流量为等百分比调节范围的最小流量qmmin或qm0。将闸板组件开启至调节行程的1/10(位置1),此时通过节流阀座的流量为qm1,再将闸板组件依次开启至调节行程的2/10(位置2)、3/10(位置3)...,此时通过节流阀座的流量为qm2、qm3 ...,流量调节百分比k=(qm(n+1)-qmn)/qmn,为定值。当闸板组件开启至位置10,此时通过节流阀座的流量为等百分比调节范围的最大流量qm10。
所述节流阀座的节流孔为小圆孔。小圆孔不仅容易加工制造,且消声性能良好。当流体经过小孔向外排放,小孔的直径愈小,喷注噪声的频率愈高,以此将噪声频带的峰值移至可听声之外, 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但是,小孔太小加工困难,且易于阻塞。通常取圆孔的直径为4.5mm至8mm。在结构设计上使小孔之间的间距尽量大,避免形成大喷注的环境,通常取1.75<b/d<5~7(b为两相邻小孔间的间距,d为圆孔直径),以达到最佳的消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73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码印花色差的检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血液定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