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钼酸盐溶液中除钨的离子交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7478.6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霍广生;宋琼;彭超;卢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9/00 | 分类号: | C01G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钼酸 盐溶 离子交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含有钨的钼酸盐溶液中深度除去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钼和钨同属元素周期表中第ⅥB副族元素,并分别处于第五周期和第六周期,由于离子半径相近,其络合能力等化学性质也相似,因而造成钨钼难以有效分离。而钨也是钼产品中严格控制的杂质元素,因此当处理钨含量较高的钼原料时,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预先对钼酸盐溶液进行除钨净化。
为了从钼酸盐溶液中除去钨,专利CN101264933A提出了一种从高浓度钼酸盐溶液中深度净化除去微量钨的方法,其实质是将含有少量钨的钼酸盐溶液调整pH值至7.0-8.5,并陈化5-12小时,使钨酸根离子(WO42-)充分聚合成仲钨酸根离子(HW6O215-),而钼仍以钼酸根离子(MoO42-)的形态存在,然后将上述溶液通过装有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床,钨优先被吸附到离子交换树脂上,而钼则仍然保留于水溶液中,从而达到从钼酸盐溶液中深度除钨的效果。吸附有钨的树脂用一定浓度的NaOH或氨水解析,解析后的树脂用HCl再生。
专利CN101531735A提出了一种从钼酸盐溶液中深度除钨的改性树脂及其制备的方法,其实质是将交联的大孔聚丙烯酸甲酯或大孔聚丙烯腈经过改性后,得到一种含有弱碱性胺基功能团的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对于含钨的钼酸盐溶液,首先用无机氧化物吸附剂沉淀除去大部分钨,过滤后用无机酸调整滤液的pH=6.5-7.5,这时溶液中的钨同样优先聚合成仲钨酸根离子(HW6O215-)。然后将调整pH后的钼酸盐溶液流过装有该改性树脂的吸附床,将钨优先吸附除去。该改性树脂本质上仍是一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改性提高了对钨吸附的选择性。
因此,上述两发明的本质,都是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使WO42-聚合成HW6O215-,而钼此时不发生聚合且仍以MoO42-的形态存在,最终利用HW6O215-与MoO42-性质的差异,利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优先将钨吸附除去。上述方法具有如下局限性:
1、由实验研究(蒋安仁等,仲钨酸B的形成及其在钨钼分离中的应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11(8),p793-796)可知,溶液中钨的浓度越低,则将WO42-聚合成HW6O215-所需的pH值越低。因此,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深度除钨,将溶液调整至较低的pH值以使WO42-充分聚合是其除钨的关键。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过低的pH值会加大MoO42-聚合的可能性,从而影响钨钼分离效果。同时,对于钼浓度较高的钼酸铵溶液,当pH<7时易析出四钼酸铵沉淀,从而使上述离子交换除钨操作无法进行。
2、吸附有钨、钼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用NaOH或氨水溶液解吸后,还需用一定浓度的无机酸溶液进行再生,再生反应如下:
R≡N+H+=[R≡NH]+
即需将电中性的胺基功能团加质子化成[R≡NH]+阳离子后,才可与溶液中待吸附的阴离子相缔合。因此在实践中,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一直是一种比较繁琐的操作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上述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一种从钼酸盐溶液中除钨的离子交换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从钼酸盐溶液中除钨的离子交换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钼酸盐溶液中除钨的离子交换方法,包括步骤:
1)用无机酸将含钨的钼酸盐溶液调整至pH为8.0-11.0,如果该钼酸盐溶液本身的初始pH值已在该范围内,则直接进行离子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74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