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戊基多元醇酯汽车齿轮润滑油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8348.4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4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君;徐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04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多 元醇酯 汽车 齿轮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新戊基多元醇酯汽车齿轮润滑油。
背景技术
含硫类的极压剂聚五硫化物TDPS532为莱茵公司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 RC6340,食品级添加剂Ciba?IRGALUBE?349主要具有极好的极压抗磨性能,主要用于重负荷工业齿轮油。已生成物理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主要用于配置重负荷车辆齿轮油,也可用于重负荷和中负荷工业齿轮油。
在合成油新戊基多元醇酯中添加五硫化物TDPS532,为莱茵公司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 RC6340及食品级添加剂Ciba?IRGALUBE?349含硫类主要有进行配比,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化计算,并进行了复证。由于含有硫磷元素,因此承载能力较高,最高可达2332N,其不足是因为含有较多的硫,有一定的腐蚀性。
新戊基多元醇酯(Neopentyl Polyol Ester-3)是分子结构中酯基邻位为季碳原子的一类合成酯,比双酯具有更优异的热和水解稳定性,主要包括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酯和季戊四醇酯。其理化性能见附表1。
聚五硫化物TDPS532是美国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的新产品。聚五硫化物分子结构式为:C12H25S5C12H25 ,无腐蚀性的硫化物;微量腐蚀性的五硫化物TDPS532,附表4为聚硫化物理化性能。
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RC6340),此添加剂为莱茵公司生产。常用在重负荷工业齿轮油、金属加工、液压油中。RC6340是无灰型添加剂,同时兼备着极压与抗磨的两种性能。RC6340是极压、抗磨、抗氧和无灰的多功能添加剂,组分是亚甲基一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其硫含量约占30%(w)主要用于液压油和工业齿轮油作为抗磨和抗氧组分。与非活性的添加剂复合时会优化液压油和工业齿轮油的性能,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RC6340)理化性能见附表3 。RC6340化学结构式为:
食品级添加剂Ciba?IRGALUBE?349、IRGALUBE349是食品级添加剂,含有微量的磷,是极压剂抗磨剂,价格且价格适中。磷酸胺混合物(Ciba?IRGALUBE?349)理化性能见附表3。Ciba?IRGALUBE?349的结构式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承载性能、耐压抗磨性能,满足各种汽车齿轮箱润滑的新戊基多元醇酯汽车齿轮润滑油。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戊基多元醇酯汽车齿轮润滑油,是以新戊基多元醇酯为基础油,加入美国产品含硫类的极压剂聚五硫化物TDPS532、为莱茵公司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RC6340和食品级添加剂CL349,经混合均匀制成。
其配方为:
新戊基多元醇酯为基础油加入占新戊基多元醇酯重量百分比:
TDPS532为0.3-4.2%;
RC6340 为0.8-5.6%;
CL349为0.4-2.8% 。
本发明具有极好的极压抗磨性能,吸附承载能力高,高温烧结负荷较高,可达7856N,可配置重负荷车辆齿轮油,也可用于重负荷和中负荷工业齿轮油。
附图说明
图1为误差训练曲线图。
表1为新戊基多元醇酯的理化性能表。
表1 新戊基多元醇酯的理化性能
表2为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RC6340)理化性能表。
表2 二丁基二硫代甲酰胺(RC6340)理化性能
表3为磷酸胺混合物(Ciba?IRGALUBE?349)理化性能表。
表3 磷酸胺混合物(Ciba?IRGALUBE?349)理化性能
表4为聚硫化物的理化性能表。
表4 聚硫化物的理化性能
表5为新戊基多元醇酯中添加TDPS532、RC6340、HL349预测
和验证表。
表5 新戊基多元醇酯中添加TDPS532、RC6340、HL349预测和验证
表6为误差计算表。
表6 误差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8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