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灭螺细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83017.X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2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叶爱华;王梅方;孙启祥;张倩;张玉琼;韦朝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9/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微生物,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灭螺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钉螺作为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其繁衍和分布与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密切相关,所以抑螺灭螺被认为是阻止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主要的灭螺剂是化学药物类,这类药物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破坏。近年来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发明将研究的方向对准了钉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希望能找到一种选择性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物灭螺剂,以替代传统化学灭螺剂,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灭螺细菌及其应用,以提供一种选择性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物灭螺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灭螺细菌,Comamonas sp.X3,所述灭螺细菌的生物保藏号为CCTCC M 2013442,属于丛毛单胞菌属。
本发明的灭螺细菌,Comamonas sp.X3,已于2013年9月25日包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442。
本发明的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是从濒死的不含血吸虫的阴性钉螺中筛选获得的,其生物学特征如下:
(1)形态学特征:该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在光学显微镜16×100油镜下观察该细菌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对分布。
(2)培养特征:在YEB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圆润,初期呈黄色半透明,后期呈深黄色,易挑起,在YE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由透明的浅黄色变为浑浊的深黄色。
所述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的16S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所述16srRNA序列有472个碱基,将序列输入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处理,结果发现,该16srRNA序列与丛毛单胞菌属细菌AS-7(Comamonas sp.AS-7)的16sr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C013939.1)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培养特征鉴定该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属于丛毛单胞菌属细菌(Comamonas sp.)。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在制备生物灭螺剂中的应用,所述灭螺细菌的发酵液作为生物灭螺剂杀灭钉螺。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灭螺细菌及其应用,该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是从自然界中的濒死钉螺中筛选获得的,能够作为生物灭螺剂快速有效地杀灭钉螺,可直接作为生物灭螺剂使用,用该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制备的生物灭螺剂与传统化学灭螺剂相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菌株的筛选:
1、培养基的配制:
1)YEB液体培养基:牛肉浸膏为5.0g/L,酵母膏为1.0g/L,蛋白胨为5.0g/L,MgSO4·7H2O为4g/L,蔗糖为5.0g/L,pH7.0~7.5;
2)YEB固体培养基:将上述YE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g/L的琼脂。
2、筛选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取8只濒死阴性钉螺,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3分钟,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遍后,将钉螺捏碎并研磨,加入2mL的无菌生理盐水,获得组织浆液;
2)将步骤1)的组织浆液接种到100mL的YEB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2~16小时,培养的转速为200rpm,获得培养液;
3)按体积计,将步骤2)的培养液用无菌生理盐水依次稀释为10-1、10-2、10-3、10-4、10-5、10-6和10-7,获得稀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30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