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工字型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84518.X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孔德志;原华;孔庆梅;冯志芬;马金栋;王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48;E02D5/7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朱俊峰;刘建芳 |
地址: | 475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截面 钢筋混凝土 工字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工字型桩。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基桩工程的桩在市场上有很多种,如有管桩,各类方桩,灌注桩等,这些桩主要有如下一些缺点:管桩和预应力方桩的脆性较大,从发生开裂到破坏时间较短;桩延性差,在发生地震时造成瞬间建筑物倒塌,使建筑物内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逃生;抗剪能力差,使建筑物抵抗水平作用力性能差。传统方桩,沉管灌注桩等表现为,施工周期长,成桩质量不易控制,用钢量大,造价高,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单桩承载力高、水平抗弯剪性能好、抗震能力强、省料经济、推广应用门槛低的预制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工字型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工字型桩,包括浇筑混凝土制成的混凝土桩体1,所述混凝土桩体1包括由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矩形桩端段A、变截面连接段B、工字型截面桩段C和桩靴段D,混凝土桩体1内设有钢筋笼2,钢筋笼2由主筋2-1和设在主筋2-1上的箍筋2-2构成,混凝土桩体1的矩形桩端段A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混凝土桩体1的变截面连接段B、工字型截面桩段C及桩靴段D均由腹板1-2和位于腹板1-2两侧的翼缘板1-1构成,翼缘板1-1和腹板1-2相连形成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翼缘板1-1和腹板1-2之间形成两条开口相背的凹槽1-3,钢筋笼2-2上在矩形桩端段A处设有第一钢筋网片6,矩形桩端段A的长度是工字型截面桩段C的翼缘板1-1长度的2-5倍。
所述工字型截面桩段C的腹板1-2和翼缘板1-1连接处的夹角大于90o且小于135o。
所述钢筋笼2两端箍筋2-2的间距小于钢筋笼2中部箍筋2-2的间距,钢筋笼2两端箍筋2-2的间距为50-100mm,钢筋笼2中部箍筋2-2的间距为100-200mm。
所述桩靴段D的翼缘板1-1和腹板1-2由上到下逐渐向中部收缩形成桩尖3。
所述混凝土桩体1的变截面连接段B的腹板1-2的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到工字型截面桩段C的腹板1-2的厚度。
所述矩形桩端段A内的第一钢筋网片6沿混凝土桩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层数为1-3层。
所述工字型截面桩段C在临近桩靴段D的钢筋笼2-2上设有第二钢筋网片4,第二钢筋网片4沿混凝土桩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层数为1-3层。
所述混凝土桩体1在工字型截面桩段C段内设有吊环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由于在矩形桩端段的全段和工字型截面桩段下端部的钢筋笼上增设钢筋网片,这样就增加了桩头和桩尖的强度,提高了桩身的抗锤击能力和入土(入岩)能力。在沉桩过程中极少出现桩头、桩尖破碎现象,施工快捷,经济。另外由于在布桩中沿着建筑物长度方向布置,提高了桩的抗震能力。又由于桩的主要部分工字型截面桩段采用工字形截面,减少了自重,节约了钢筋及混凝土,进一步提高了该桩的经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E-E断面图;
图3是图1中F-F断面图;
图4是图1中G-G断面图;
图5是图1中H-H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预制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工字型桩,包括浇筑混凝土制成的混凝土桩体1,所述混凝土桩体1包括由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矩形桩端段A、变截面连接段B、工字型截面桩段C和桩靴段D,混凝土桩体1内设有钢筋笼2,钢筋笼2由主筋2-1和设在主筋2-1上的箍筋2-2构成,混凝土桩体1的矩形桩端段A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混凝土桩体1的变截面连接段B、工字型截面桩段C及桩靴段D均由腹板1-2和位于腹板1-2两侧的翼缘板1-1构成,翼缘板1-1和腹板1-2相连形成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翼缘板1-1和腹板1-2之间形成两条开口相背的凹槽1-3,钢筋笼2-2上在矩形桩端段A处设有第一钢筋网片6,矩形桩端段A的长度L是工字型截面桩段C的翼缘板1-1长度的2-5倍。
工字型截面桩段C的腹板1-2和翼缘板1-1连接处的夹角α大于90o且小于135o。这样确保混凝土桩体1强度的同时充分减少材料用量。
钢筋笼2两端箍筋2-2的间距小于钢筋笼2中部箍筋2-2的间距,钢筋笼2两端箍筋2-2的间距为50-100mm,钢筋笼2中部箍筋2-2的间距为100-200mm。这样根据截面积的不同设置不同密度的钢筋笼2,充分提高混凝土桩体1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45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